農業部:公糧收購提高5元 預算至少增91億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7日電)農業部今天表示,若公糧每公斤收購價格提高新台幣5元,預算將增加91億至116億元,且可能提高帶動消費端白米價格上漲,衝擊民生消費;擬以「1集、2轉、3加3」政策,代替提高公糧收購價格。
立法院日前通過主決議,要求農業部將已有13年沒調整的政府公糧收購價格,由現行每公斤26元提高5元、達31元。然而在農業部並未編列此預算。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天邀請農業部部長就「農業部對於立法院決議提高公糧收購價格之評估與執行方案」進行報告,並備質詢。
根據農業部評估報告,提高公糧收購價格5元,受益約12萬人(公糧數量占稻米總量30%),增加預算支出約新台幣91至116億元(稻作面積由24萬公頃增加至27、28萬公頃),初估總預算為178至203億元。
報告指出可能風險,如產地糧價短多長空,短期內會上漲,但因提高種稻誘因導致面積增加,造成長期供需失調,產地糧價支撐力不足,影響農民收益;公糧價格提高帶動消費端白米價格上漲,衝擊民生消費。
另外,原稻米集團產區契作戶因公糧價格提高會轉向繳交公糧,導致以品牌行銷為主的集團產區逐漸萎縮,不利稻米產業發展;而產業發展失衡,原已輔導轉雜糧旱作農地,恐恢復種稻,影響糧食安全及水資源分配。
農業部擬以「1集、2轉、3加3 稻米產業升級」政策,代替提高公糧收購價格。
農業部指出,稻米產業升級政策是全體稻農、約22.5萬人受益,稻作面積可維持24萬公頃,增加預算支出約16.5億元、總預算為112億元。
農業部說,透過政策可促進農業產業永續發展,穩健提升稻農所得。維持耕作面積,可平衡市場供需,讓糧價穩定上漲。
農業部提到,未來逐步擴大集團產區,農友栽培方式由重量改為重質,市場好米增加,更能留住米食消費者,提升產業競爭力;另外提高轉旱作誘因,增加轉旱作雜糧面積,提昇整體糧食安全韌性及水資源利用效率。
根據農業部資料,公糧價格自民國63年起至113年歷經12次調升收購價格,最近1次是在100年調整,提高公糧價格每公斤3元,並補助烘乾等費用每公斤2元。(編輯:陳政偉)113101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