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山陀兒帶來強風豪雨 小心類鼻疽、登革熱上門
2024/10/3 11:23(10/3 11:30 更新)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3日電)颱風山陀兒逼近,疾管署今天提醒,強風豪雨可能導致積水或淹水,民眾易因接觸污水、污泥或環境積水,增加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登革熱及腸道傳染病等風險,應注意防疫。
根據氣象署最新預報,中度颱風山陀兒今天中午前後將登陸。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上午透過新聞稿指出,颱風登陸將帶來強風豪雨,導致多處出現積水或淹水,傳染病風險暗藏其中。
颱風後一週為登革熱防治關鍵期,疾管署呼籲,民眾須落實「巡、倒、清、刷」,檢查居家環境,清理積水容器並加蓋,尤其南高屏民眾要特別注意「二溝」,也就是屋簷排水槽(俗稱天溝)、屋後防火巷水溝(俗稱屋後溝),雨後須特別檢查,有積水立即清除或投藥,避免病媒蚊孳生。
登革熱小百科
- 傳播方式:登革熱在台灣主要由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傳播,牠們的身體是黑色、腳上有白斑,喜歡棲息在室內容器或人為造成的積水處。叮咬高峰期約在每天日出後1-2小時及日落前2-3小時
- 潛伏期: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3至8天(最長可達14天)。病人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5天為「可感染期」,斑蚊這段時間叮咬感染者,血液中帶有的病毒經過增殖,這隻斑蚊就有終生傳染病毒能力
- 發病症狀:
- 典型登革熱症狀有突發性高燒(≧38℃),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受體質影響,有些人染病症狀輕微,甚至不會出現症狀
- 若先後感染不同型病毒,有更高機率導致較嚴重症狀;未及時就醫治療,死亡率可達20%以上
- 目前沒有特效藥可治療登革熱,所以患者一定要聽從醫囑多休息、多喝水,適時服用退燒藥,通常感染後兩週左右可自行痊癒
- 登革熱第二型跟第三型較易引發登革熱出血熱與重症病例,台灣以第二型造成的流行最為嚴重
- 預防方法:
- 在家中時》家中裝設紗窗紗門、睡覺時掛蚊帳。每週清洗家中花瓶和盛水容器至少一次,並記得刷洗內壁。倒放不用的花瓶、容器,清除不要的容器。巡檢家中陰暗處或地下室,並使用捕蚊燈。立即清除廢棄輪胎和戶外積水容器,或聯絡清潔隊協助清運
- 在戶外時》宜穿著淡色長袖衣物,並在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福部核可的防蚊藥劑
資料來源:疾管署、科技部
看更多
關閉
颱風過後除了嚴防登革熱,同時也是類鼻疽疫情高峰,疾管署解釋,類鼻疽桿菌存在於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污水傳染。
類鼻疽
- 類鼻疽由感染類鼻疽桿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引起,此菌存在於在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會感染馬、羊、豬等動物以及人類。疾管署觀察,國內自2005年開始,只要颱風後就會發生此疫情。
- 主要感染途徑:
皮膚接觸受土壤污染的水源、食入或吸入受污染塵土。 - 症狀:
常見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等,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
資料來源:衛福部
看更多
關閉
疾管署表示,颱風後因強風暴雨,使得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桿菌暴露於地面,因此更加容易傳播,常為吸入性感染,且慢性病患感染後重症機率較高,颱風天儘量待在室內、避免開窗,建議在室內外皆佩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帶有病菌的塵土或水滴。
類鼻疽常見病徵,疾管署說明,包括發燒、頭痛、局部腫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可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敗血症,如出現疑似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污水、污泥相關暴露史;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儘速評估給予抗生素治療,24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
疾管署強調,打掃環境務必要穿戴適當防護工具,包括應穿著雨鞋、防水手套和口罩,避免刺傷或割傷,以防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及破傷風感染;若限水或停水期間,可使用酒精含量60%至95%的乾洗手液保持手部衛生。(編輯:陳政偉)113100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北市首例本土登革熱現蹤文山區 感染源仍在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