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開箱老照片》天弓武器系統移交典禮

2024/9/25 07:00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山科學院兼院長蔣仲苓上將(左),將一座象徵天弓武器系統的模型移交給陸軍總司令黃幸強上將(右),由行政院院長李煥(中)監交。 中央社記者方沛清攝 78年9月25日
中山科學院兼院長蔣仲苓上將(左),將一座象徵天弓武器系統的模型移交給陸軍總司令黃幸強上將(右),由行政院院長李煥(中)監交。 中央社記者方沛清攝 78年9月25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1989年(民國78年)9月25日:中山科學院兼院長蔣仲苓上將,將一座象徵天弓武器系統的模型移交給陸軍總司令黃幸強上將,由行政院院長李煥監交。

民國47年八二三戰役後,台灣曾循美援方式獲得勝利女神力士防空飛彈,然而67年美國宣布與中共建交,以台灣當時國際處境,要以軍購方式取得新型防空飛彈困難重重,因此台灣決心自主研發新一代長程防空飛彈,於70年啟動天弓計畫。

中科院團隊在開發初期,就將目標鎖定在高標準的「相控陣雷達」(phased-array radar technology),當時僅有美國陸軍的愛國者飛彈(MIM-104 Patriot),與美國海軍的「神盾系統」(Aegis combat system)採用相控陣,可謂走在世界前列。

中科院72年與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合作引進技術,開發出後來的長白相位陣列雷達,搭載於天弓飛彈系統,其性能可執行多目標偵測、追蹤,作戰範圍幾乎涵蓋台灣海峽上空,於78年正式移交陸軍,成為世界第3套相控陣防空系統。

如今天弓飛彈系統已發展至三型,與愛國者飛彈並列我國防空主力。

想看更多天弓飛彈的照片,立即到中央社影像空間。1130925

中科院經過8年研發,天弓飛彈系統正式投入防衛。 中央社記者方沛清攝 78年9月25日
中科院經過8年研發,天弓飛彈系統正式投入防衛。 中央社記者方沛清攝 78年9月25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開箱老照片》地下電台始祖許榮棋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