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植物園腊葉館慶百歲 盼56萬份標本跨域共享
2024/9/19 14:38(9/19 15:56 更新)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9日電)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台北植物園內紅磚小樓腊葉館慶百歲,從日治時代植物學家3萬餘份標本研究、奠定接軌國際根基起,目前已公開達56萬份數位標本,期許跨生態、藝術等共享發酵。
林試所上午舉行腊葉館落成百年記者會,熟稔日本及台灣植物學發展史的林試所森林生態組研究員董景生表示,腊葉館1923年起建,1924年5月20日完成啟用,而日本放送協會(NHK)晨間劇「爛漫」描述的「日本植物學之父」牧野富太郎也與腊葉館有淵源。
他說,台灣總督府殖產局1904年左右開啟有用植物調查,由植物學家川上瀧彌主責,植物採集後由植物學家早田文藏分類鑑定後整理目錄及研究植物可能用途,完成數本台灣植物誌。
董景生表示,1910年川上瀧彌等發起組織台灣博物學會,每年約2次採集旅行,成為台灣早期植物標本來源,也是當時日本順應西方潮流發展自然史與博物學痕跡,奠定植物學接軌國際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任林試所長林渭訪思考森林植物地理分布及植物生態與林業關係密切,議定逐年分期實地調查台灣山岳林地,之後在研究人員努力下,1970年到1990年間完成國家公園等保護區規劃設立工作及植物保育等級評估。
董景生表示,2000年標本數量已達10萬餘份,並遷到森林研究大樓典藏,同步數位化。
他說,腊葉館2017年起已成為台灣植物學歷史展示空間,2020年獲台北市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譽揚獎,現在只要搜尋「植物標本館」就能查閱跨域共享、累計達56萬餘份的台灣植物標本,期望跨生態、藝術與哲學領域等運用發酵,迸出更多火花、可能性與價值。(編輯:李明宗)113091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