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纏鬥血管瘤不認輸 11歲小病童馳騁球場好勵志

2024/8/17 19:12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7日電)奔馳球場好像稀鬆平常,但對一出生就罹患複雜型血管瘤的小柔來說,卻是幾度進出加護病房,與病魔纏鬥11年從不放棄的結果,就算成長過程艱辛,她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路。

小柔的媽媽在懷孕26週做超音波產檢時,意外發現胎兒臀部有小腫塊,小柔出生時左腿出現紅色斑點及血管瘤,且左下肢從腰部到腳底,都明顯長得比右邊大,經醫師診斷為複雜型血管腫瘤KT症(Klippel-Trenaunay症候群)。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天舉辦血管瘤病友會並透過新聞稿指出,小柔1歲多開始在醫師建議下開始穿壓力襪、壓力褲,4歲多接受雷射治療,使腫瘤縮小,由於血管腫瘤影響行走與日常生活,血液凝固功能也受影響,小柔幾度因出血、感染住進加護病房。

小兒腫瘤科主任劉彥麟分享,經多專科跨領域團隊積極治療,加上小柔努力復健,不僅逐漸恢復站立和行走的功能,還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打球、參加鋼琴表演,讓醫療團隊振奮不已。

血管瘤為常見的幼兒先天性皮膚異常之一,整形外科主任張承仁說明,是一種新生血管過度增生所造成的良性瘤,以頭、臉、頸部發生機率最高,除妨礙功能、影響外觀外,亦會因外傷或其他因素造成流血不止或對病人心理造成影響。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一般常見先天性血管瘤包括草莓狀血管瘤、微血管畸型「酒色斑」及靜脈畸型、淋巴管畸型等。以小柔為例,張承仁解釋,相較一般新生兒血管瘤,複雜型血管腫瘤的病程較長,且可能隨著身體成長而變大,因此每3到6個月需以影像追蹤,並持續搭配藥物治療及復健,必要時需手術,讓小朋友可以正常上學及活動。

劉彥麟說,血管瘤的常見治療方式包括觀察追蹤、藥物治療、雷射治療和手術治療等,需結合跨領域的照護經驗與方法,給予病人個別化建議與治療;在居家照護方面,照顧者或家長應注意皮膚清潔和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以減少感染的風險,如有異狀或疑慮應該立即就醫。(編輯:李亨山)11308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