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研究創新局 台馬跨域建構接軌東協
(中央社記者黃自強吉隆坡31日專電)台灣與大馬學術交流創新局,今年以來不僅以智庫外交模式與馬來亞大學對話奠基,今天並舉行台灣研究議題研討會,以跨域研究建構「台灣學」發展軌跡,創造接軌東協空間。
「台灣研究」(Taiwan Studies)近年成為學界關注對象,海外也以台灣政治、社會、經貿、文史、藝術、語言等面向,以文本或以理論驗證進行台灣研究,甚或建構「台灣學」(Taiwanology)跨學科研究。
台灣2016年推動新南向政策,除深化與東協國家互動,也與馬來西亞有多方面交流,駐大馬代表處去年10月30日與馬來亞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展開為期一年「台灣-馬來西亞歷史與文化關係的教學、交流與研究」計畫。
這項合作計畫包括台馬歷史、台灣美食及烹飪文化等主題,開設正式課程教學與辦理工作坊、學分班、系列講座、研討會及建置網站等,強化「台灣研究」深度與廣度。
今年5月間,駐馬代表處與馬來亞大學亞歐學院舉辦「南向:台灣與南韓區域政策比較」(Looking South: Comparing the Regional Policies of Taiwan and South Korea)論壇,財團法人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台亞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及執行長楊昊擔任專題演講者及與談人。
馬大亞歐學院院長拉賈(Rajah Rasiah)高度稱許雙邊合作論壇深具意義,為深化台馬關係帶來啟發作用。
駐馬代表處今天再與馬大舉辦台灣研究有關的研討會,議題更加多元,觸腳深入探討兩岸關係與亞太權力互動與整合、民主鞏固、民主治理、高教軟實力、網路詐騙、環境治理策略與永續發展等面向,參與對象含蓋印度、台灣與馬來西亞學者。
對於今天探討的台灣研究議題,馬來西亞華研智庫副主任潘永強(Phoon Wing Keong)認為,台灣多年來無論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成就、半導體產業的地位、經貿上強勁實力與豐富的人文色彩,都為「台灣學」伸出多元議題研究觸角,應強化與大馬學界互動,讓更多的馬來西亞學界了解台灣扮演的角色。
他特別指出,台灣在南島語系上與東南亞有極大淵源,「台灣研究」在人類學領域上與東南亞應有許多開拓空間。
馬來西亞默迪卡民調中心(Merdeka Center for Opinion Research)研究員李泰德(Ted Lee)認為,雖然多年來有台商在大馬投資,也有許多留台學子,但大馬對台灣整體了解仍不夠深入,因此,台灣今年以來接連在大馬舉辦相關的論壇與研討會不僅彰顯軟實力,也讓普遍對伊斯蘭世界比較熟悉馬來社群或馬來知識分子認識台灣的重要性。
另外,與會的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魏玫娟(Mei-Chuan Wei)告訴中央社記者,在歐洲如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University of London)、諾丁罕大學(University of Nottingham)或德國、奧地利、荷蘭都推動「台灣研究」一段時間,東南亞國家相對於歐洲國家可能起步沒有那麼早,推動速度也相對慢。
她認為,這次在馬來亞大學的台灣研究研討會,可能是在東南亞推「台灣研究」比較明確或有具體進展的一所學校,其它學校並不明顯,就她所知,即便是與台灣交流比較密切的泰國也都沒有「台灣研究」研討會。
魏玫娟強調,「台灣學」是一個很嚴格概念,普遍來說的「台灣研究」是以台灣為主題,但當論及對該國影響或對台灣人民認識,均需取決於推動「台灣研究」時間有多長與程度深淺,如能取法目前台灣在歐洲做法,效果就會很不一樣。(編輯:陳承功)113073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