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學者:全球若升溫攝氏4度 萬華受酷熱壓力達3個月

2024/7/18 19:06(7/18 19:2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成大教授林子平提醒,以台北盆地為例,最熱的萬華地區,1年中已約20%時間處於「熱不舒適」壓力下。(圖取自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網頁tccip.ncdr.nat.gov.tw)
成大教授林子平提醒,以台北盆地為例,最熱的萬華地區,1年中已約20%時間處於「熱不舒適」壓力下。(圖取自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網頁tccip.ncdr.nat.gov.tw)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8日電)成大教授林子平提醒,以台北盆地為例,最熱的萬華地區,1年中已約20%時間處於「熱不舒適」壓力下,若全球增溫幅度達攝氏4度以上,萬華1年將近有1/4時間皆處於「熱不舒適」情境。

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發布「2024台灣氣候變遷分析系列報告:暖化趨勢下的台灣極端高溫與衝擊」,以文史紀錄、長期觀測資料與氣候模式推估資料分析台灣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極端高溫事件。

報告中,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林子平所主持的「建築與氣候研究室(Building and Climate Lab, BCLab)」針對都市熱島領域,考慮以高溫對都市最直接的衝擊項目「熱舒適(Thermal comfort)」為主軸,選用「生理等效溫度(Physiological Equivalent Temperature,PET)」作為人體在戶外環境下對複合氣象變數的綜合熱感受量化指標。

林子平告訴中央社記者,體感溫度呈現方式全球有300多種,PET是其中一種,最多科學研究使用,於歐洲發展,廣泛應用於美國、歐洲、亞洲;其中台灣(代表亞熱帶)與德國(代表西歐)的PET標準也被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5次評估報告(IPCC AR5)引用。

林子平進一步解釋,PET是指在隔絕降溫的條件下,人所感受到的氣溫,「想像把自己關在密閉暖氣房的感受」;一般而言,台灣若高溫達攝氏36度,體感溫度可能就會在42至45度左右。

林子平表示,以氣象署台北測站在2023年測得最高溫36.9度、濕度43%為例,設定身高1.75公尺、體重75公斤、35歲亞洲成年男子,當下PET為54.6度;若PET大於34度即為「熱不舒適」、大於46度則為「熱極不舒適」。

林子平以台北盆地為例,計算熱不舒適率(全年8760小時中,達到熱不舒適門檻值的小時數百分比),最高溫萬華地區目前已有20.6%的時間處於熱不舒適、2.5%的時間處於熱極不舒適;若在全球升溫2度及4度的情境下,熱不舒適則會分別再上升至22.4%與25.5%,意即增溫4度時,萬華地區全年將有1/4的時間皆處於熱不舒適的壓力下。

林子平強調,面對氣候變遷,需要更加強調適。就他所知,台北市是第一個採用科學基礎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 initiative,SBTi),以未來氣候變遷情境推估城市綠化的需求,目前正研議「綠容率」的相關規則,設計降溫及遮蔭的綠化,最終以戶外空間「體感溫降溫2°C」為具體目標。(編輯:陳政偉)11307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冰帽融化拖慢地球自轉 白晝長度以前所未見速度增加
172.3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