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科測驗生物難易適中 取材時事邦克列酸中毒事件入題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2日電)分科測驗今天第4節考生物,試題結合時事與科學新知,跟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相關的邦克列酸、基因編輯改造技術等入題;今年也增加記憶性知識題,有助於回歸高中教學。
113學年分科測驗今天舉行第1天考試,第4節考生物,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邀請高中教師入闈審題,教育部則邀請雙北高中生物科教師群協助分析分科測驗試題。
邦克列酸小百科
邦克列酸舊稱米酵菌酸,是一種罕見毒素,由唐蒼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 B.cocovenenans)產生,這種菌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別是椰子和玉米。在攝氏溫度22至33度和中性pH值的環境中,會迅速增殖,產生大量的米酵菌酸。
- 案例:印尼1895年首次發現邦克列酸毒素,當地的傳統椰子發酵餅導致數起中毒事件。過去非洲莫三比克、中國皆有案例。2024年3月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件,死者血液中檢出邦克列酸,為台灣首例。
- 症狀:會影響肝臟、腎臟和腦部,引起包括精神不振、頭暈、嗜睡、腹痛、嘔吐等,患者可能併發血便、血尿、低血壓、心律不整、體溫過高、黃疸、四肢僵硬、呼吸困難、休克。嚴重時可能在症狀出現後20小時內死亡。國外群聚事件致死率介於30%至100%。
- 治療:邦克列酸沒有解毒劑,僅能提供支持性療法,如呼吸衰竭時插管、休克時打強心劑。
- 預防:邦克列酸不會因洗滌或烹飪而被破壞,請勿食用長期存放於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
試題特色方面,入闈教師認為,試題由易至難,整體難易適中,有不少跨領域統整題,例如第19題結合時事和圖形判讀;另外,第15題將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的破傷風桿菌實驗和免疫學結合,涵蓋探究與實作的理解、分析、判斷等思考歷程。
建國中學教師劉玉山提到,今年試題難易適中、鑑別度中偏高,題幹長度明顯較往年縮短,閱讀上會比往年輕鬆;另外,以往分科測驗單選題跟複選題會混在一起,今年則將單選題跟複選題分開,是很正面的改變,減少考生作答困擾。
試題內容上,劉玉山指出,今年僅1題跨章節題,比較可惜的是缺乏跨冊及跨科考題;今年有少數題目超過課本內容,例如第3題C及D選項,學生可能不易判斷,第16題A選項根毛為表皮細胞「衍生」的敘述,與多數版本課本的敘述「特化」或「延伸」不太相同,可能造成學生作答困擾;第35題考青蛙解剖實驗,須有實際觀察或操作經驗才有利於作答。
新莊高中教師李貞苡表示,今年出現不少記憶性知識題,包括非選擇題40至46題、49題,知識題的增加,有利於回歸高中教學,學生不是只靠閱讀理解就能答題,而是要落實熟悉課本知識,而生物試題如結合基本知識和科學推理,同時測驗學生的素養兼知識,就可達到雙贏。(編輯:陳政偉)1130712
- 2024/10/19 20:21
- 2024/07/12 20:23
- 2024/07/12 19:22
- 分科測驗生物難易適中 取材時事邦克列酸中毒事件入題2024/07/12 19:05
- 2024/07/12 18:43
- 2024/07/12 17:4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