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阿里山林鐵4 / 阿里山林鐵從林業到觀光 形塑嘉市不同年代樣貌

2024/6/29 10:28(6/29 12:3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副分署長李定忠說,小時候(1970年代)被稱為「木材街」的林森路木材工廠林立,但目前已很難看到。中央社記者蔡智明攝 113年6月29日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副分署長李定忠說,小時候(1970年代)被稱為「木材街」的林森路木材工廠林立,但目前已很難看到。中央社記者蔡智明攝 113年6月29日

阿里山林鐵中斷15年無法全線通車,最後一哩路新建42號隧道歷經多重挑戰後完工,在眾人期盼下,7月6日將恢復全線通車,沿線增設告警系統防護,加上栩悅號、福森號主題列車配合營運,整修沿途10餘車站,繼續開往下一個百年。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蔡智明嘉義縣29日電)阿里山林業鐵路日治時期1912年通車後,嘉義市區木材工場林立,吸引周遭縣市民眾聚居,開啟嘉義市繁華樂章,而林業沒落後,林業資產轉化成觀光亮點,再度帶給嘉義人希望。

根據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出版的「檜意山林:阿里山林業百年的故事」描述,日治時代由於木材買賣集散,為嘉義市創造前所未有的繁榮,當時更是台灣大都市之一。

從日治時期到1970年代,工商繁榮帶動特種行業酒家應運而生,電影「車頂上的玄天上帝」也呈現這些情景;當時富人還有「包二奶」風氣,甚至有住滿小三的「細姨仔街」。

世居嘉義市白川町的蔡姓民眾告訴中央社記者,祖父當時做生意賺不少錢,常光顧酒家,也學起開木材行的富商娶「細姨」。

木材業繁盛吸引大量外地就業人口,在嘉義後火車站一帶形成新聚落,嘉義市民統稱那一帶為「北港車頭」,群聚來自澎湖、東石、北港、水林與口湖等沿海地區移工。

嘉義市民黃賢從說,他父親就是從雲林縣水林鄉移居嘉義討生活,很多嘉義市民父輩、祖輩都是來自雲林沿海,那時大量阿里山木材透過林鐵運下山,需大量工人拉木材、鋸木材。

不過,當阿里山林木幾乎砍光後,嘉義市持續半世紀的繁榮也步入尾聲;80歲旗袍師傅李清江說,10幾歲當學徒時,嘉義市中心20幾家旗袍店,現在只剩他還在做;李清江兒子李建忠說,嘉義市電影院曾超過10家,大光明與國際戲院等都消失了,還好近年陸續新開3間戲院,嘉義人看電影還不至於跑到台中市或台南市。

嘉義市北社尾出身的國立故宮博物院長蕭宗煌2021年說,求學時騎腳踏車沿林森路上學,整條路都是木頭香,但森林資源有限,木業沒落後,嘉義市木都之名被遺忘。

林保署嘉義分署副分署長李定忠表示,他是土生土長嘉義人,小時候「木材街」林森路木材工廠林立,現在幾乎見不到木材行,只因阿里山原始林木幾乎砍伐殆盡,而1991年台灣宣告全面禁伐天然林後,政府目標是保護森林、維護生態,而林業活動在嘉義市形成林業村聚落,留下豐富林業文化遺產。

2018年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成立後,接管林鐵管理與營運,在嘉義市規劃阿里山林業村、檜意森活村、車庫園區與北門車站,形成群聚觀光亮點。嘉義市政府觀光新聞處長張婉芬說,檜意森活村1年就吸引了200萬、300萬觀光人潮。

阿里山林鐵將全線通車,雖不像往昔載原木下山,但市民期待列車載滿觀光客穿梭嘉義市與阿里山,再次帶動嘉義市繁華。(編輯:李明宗)11306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阿里山林鐵5 / 阿里山林鐵福森號28日首航 車廂檜木打造被譽行動美術館[影]
172.30.1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