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動物距離拉近 生態界盼政府支持研究
(中央社記者葉臻桃園22日電)生態保育人士認為,人類親近大自然、與野生動物距離拉近,如何避免衝突將是課題;海洋保育的平衡發展和資金投入,及生態背後科學基礎研究、長期監測和分析,需要政府的支持。
生態攝影師白欽源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近年來透過拍攝,發現山區環境變好,民眾也比以前更加嚮往親近大自然,「這些都是好事」,在各單位努力下,哺乳動物也變多,例如山羌、山羊、水鹿和黃喉貂,遇到的機會也增加。
然而,人類越是深入大自然,連帶的影響和問題也會產生。白欽源說,大部分人對於人與動物之間的界線和生態觀念仍很薄弱,例如餵食野生動物,讓獼猴、黃喉貂開始深入人類棲息處找東西吃,從可愛變成可怕。
白欽源說,人們常常把廚餘、生物垃圾留在山上,甚至認為挖洞埋起來就沒事,但這些遺留都會吸引動物前往,「動物學習能力很強」,人類的這些行為會改變動物的習性,甚至引發人與動物間的衝突,或是造成動物間的傳染病。
白欽源舉例,近年嘉明湖的山屋管理員發現,熊越來越靠近人類,甚至進到山屋的廚房把一整罐糖吃掉;台灣人已經和動物遠離很久,如今動物重新回到大眾面前,玉山國家公園的熊目擊數量也一直在增加,他擔憂,再過5到10年,恐會像日本一樣發生人熊衝突。
中華鯨豚協會秘書長曾鉦琮則說,希望海洋保育能平衡發展,例如針對鯨豚的海洋保護區,目前只有「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但同樣被列為一級保育類動物的露脊鼠海豚卻因為疏於關注而持續死亡。
曾鉦琮指出,根據海保署統計,露脊鼠海豚已經連續5年高居鯨豚擱淺的種類數量第一名,以去年為例,158隻鯨豚擱淺中,露脊鼠海豚就有58隻、占比約36%。
曾鉦琮說,海保署有支持連江縣政府將馬祖南竿海域的露脊鼠海豚活動區劃設為保護區,但現在金門也有發現露脊鼠海豚出沒,若未來本島也有發現,希望政府也能投入資金進行調查和保護。(編輯:林恕暉)11306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