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唐獎生醫類得主哈本能 探索分子解開疾病之謎

2024/6/19 14:02(6/19 15:2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哈佛榮譽退休教授哈本能研究糖尿病的成因,為開發有效治療糖尿病、肥胖的用藥奠立基礎,是2024年唐獎生醫獎的共同獲獎人。中央社記者石秀娟波士頓攝 113年6月19日
哈佛榮譽退休教授哈本能研究糖尿病的成因,為開發有效治療糖尿病、肥胖的用藥奠立基礎,是2024年唐獎生醫獎的共同獲獎人。中央社記者石秀娟波士頓攝 113年6月19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石秀娟華盛頓19日專電)哈佛榮譽退休教授哈本能探索分子生物的奧秘,促成二型糖尿病、肥胖暢銷藥物問世,成為唐獎生技醫藥獎共同獲獎人。近87歲高齡的他一向謙虛,表示很開心能解開疾病之謎,幫助緩解疾病。

「感謝唐獎委員會選擇我獲獎,我真的深感榮幸。」哈本能(Joel F. Habener)近期在波士頓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看到我的研究發現帶來實質益處,幫助人們緩解疾病,我感到無比欣慰,工作有很大的回報。」

哈本能在美國南加州長大,1965年取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博士學位後,在醫院完成內分泌與新陳代謝科住院醫師培訓,也曾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做實驗。

哈本能1979年從鮟鱇魚選殖(cloning)出前升糖素原(preproglucagon)基因,發現這種前驅蛋白包含升糖素(glucagon)及另一個與升糖素相關的序列。

成功選殖魚基因 瞭解血糖控制機制

這個研究於1981年發表,為後來發現腸道有可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荷爾蒙GLP-1(7-37)奠立基礎。GLP-1(7-37)中文名稱為類升糖素胜肽-1(7-37),也就是類升糖素胜肽-1的第7至第37位的氨基酸。此外,哈本能隨後也從實驗鼠身上選殖出相同基因,並證實其中含有升糖素和GLP-1、GLP-2兩個胜肽片段。

唐獎基金會說,哈本能與其他兩位共同獲獎人莫依索夫(Svetlana Mojsov)、霍斯特(Jens Juul Holst)的研究,是成功將基礎研究轉譯至製藥的故事,GLP-1受體促效劑已成肥胖和糖尿病的重磅治療方式,3獲獎人影響重大。

哈本能告訴中央社記者,他求學時經歷臨床醫療與醫學實驗的不同訓練,深感實驗室的工作「令人鼓舞」。他最初研究的是甲狀腺賀爾蒙,發表許多突破性看法,受到關注,獲得自主研究經費後,決定探索糖尿病的成因。

哈本能唸大學時,新興的分子生物學正蓬勃發展。他說,華森(James Watson)、克利克(Francis Crick)在1952年發現DNA分子結構,1962年獲得諾貝爾獎;隨後1970年代初出現基因重組技術,「這一切都振奮人心」。

「有了這些新科學和技術,我們能選殖基因,瞭解疾病在分子細胞階段的起源,設計藥物來治療導致疾病的原因。」談到分子實驗迷人之處,哈本能眼神閃閃發亮。

為解開疾病生成之謎 腦筋停不下思考

哈本能說,如果當初選臨床醫學,他同樣會很喜歡照顧病人,陪病人漸漸好轉的過程,但也難免會有很多失望,因為有些疾病無法治癒,「看到病人死去,而我無法幫助他們,感覺很糟」,「做醫學實驗帶來好的感覺比不好的感覺多」。

記者問到他一天花多少時間在實驗室,哈本能笑說,研究疾病生成路徑,腦筋幾乎沒有休息,即使在家洗澡、甚至渡假時也無法停止思考,「就想要解開謎題」。他渡假時也會帶論文和研究筆記,太太還得告訴他,「渡假就不應該工作。」

哈本能坦言,研究過程的確有時會感到挫折,他也曾遇到幾次重大挑戰。

首先是基因重組技術研究問世後,美國政府因安全、道德性考量,曾下令暫停研究,但不限冷血動物。哈本能只得放棄以老鼠為對象的計畫,嘗試使用鮟鱇魚。

另外,哈本能的研究在1989年即用於人體實驗,但當時對GLP-1(7-37)與代謝激素胃抑制胜肽(GIP)的作用仍有辯論,經過10多年後,證明胃抑制胜肽能刺激胰島素,卻無法降低血糖,才有藥廠推出GLP-1 受體促效劑。

競爭挫折都是好事 保持好奇心享受過程

不過,享受實驗過程的哈本能總是能樂觀看待,堅持不懈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新途徑。他說:「這個想法實驗下來行不通,再另起爐灶,也是好事。」

一般人可能視為同行間的競爭,他則是這麼看:「大家各自的研究得到類似結果,實際上彼此是合作的,因為這代表研究結果可能是正確的。」

談到對年輕科學家的建議,哈本能說,以他的經驗,首要保持好奇心及開放心態,從拼湊各種訊息中解謎;要閱讀文獻才能跟上最新研究進展;要與聰明有創新想法的人合作;要有耐心,但同時也保持彈性,有時得喊停,重新開始。

哈本能的成就曾獲多個獎項肯定,但生活一如往常,不是在實驗室,就是與藥廠談研發。

哈本能曾協助丹麥製藥公司諾和諾德(Novo Nordisk)推出每天施打的GLP-1受體促效劑Liraglutide,後來發展出每週施打一次的Semaglutide。GLP-2受體促效劑用於治療罕見的短腸症候群,也已有10多年歷史。

哈本能在2021年初感染COVID-19,去年決定退休,他當時正在研究九胜肽、五胜肽在醫療上的可能運用。雖然他對實驗室關閉感到失落,但談到這些小蛋白質分子,立刻興致勃勃,「這也是個有趣的故事....」他的話匣子又打開了。(編輯:陳慧萍)11306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3科學家發現GLP-1獲唐獎生醫獎 促成至少13種抗糖尿病抗肥胖新藥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