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草鴞幼鳥翅膀拉傷 3個月照養成功野放
(中央社記者李卉婷屏東縣14日電)今年初屏東縣府接獲參與生態服務給付計畫的林姓農友通報於鹽埔鄉發現1隻受困草鴞幼鳥,救援後送往屏科大,經3個月照養恢復健康,9日在河灘地野放成功。
縣府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被發現的這隻草鴞幼鳥,送往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檢查後發現翅膀拉傷,經過3個月照養已經完全恢復,捕捉活鼠的能力也沒問題。
農業處表示,草鴞是保育類一級瀕臨絕種的貓頭鷹,族群數量極度稀少,估計全台少於500隻。縣府在民國111年起加入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推行的「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計畫」,獎勵農民進行友善栽培,不使用毒鼠藥、獸鋏和鳥網,保護草鴞覓食環境,同時舉辦草鴞生態環境教育課程,讓農民更加認識這種神祕的貓頭鷹。
另外,近年加入生態服務給付計畫的農民逐年增加,民國111年有32件申請通過、112年度則有48件通過,農地面積涵蓋68.65公頃。
種植鳳梨的林姓農友表示,參加縣府舉辦的生態給付課程時有學到草鴞相關知識,沒想到會真的遇上需要救援的草鴞,未來也會介紹更多農民一起來參與草鴞的生態給付方案。
承接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委辦計畫且長期在屏東進行草鴞研究及棲地復育的博士洪孝宇表示,草鴞活動區域其實就在平原農地,而幼鳥在剛離巢階段,飛行和捕食能力都尚未熟練,可能遭遇諸多危險導致存活率低,造成族群難以成長,因此每件救援案件都相當重要。
農業處長鄭永裕說,草鴞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今年度將持續推動草鴞生態服務給付計畫,鼓勵更多農民加入,推動在地生態保育及擴大友善農作面積,共同努力保護珍貴的草鴞族群。而生態保育工作需要社會各界認同和支持,特別是在地的農民參與,才能實現對草鴞族群保護及維持農田生態系平衡發展。(編輯:謝雅竹)113041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