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案2人可能要換肝 環境細菌培養最快下週出爐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陳婕翎台北1日電)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累計至今天上午維持31例。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說,重症5人中有1人好轉、2人恐要換肝,還有1人仍在用葉克膜;食藥署表示,細菌培養最快下週出爐。
衛生福利部今天公布,截至上午10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累計通報31人,其中2人死亡、5人住加護病房、3人在一般病房、21人返家休養;與昨天傍晚5時30分統計相較,無新增個案通報。此31例中包含饒河店2例,以及台北市信義區百貨店29例。
王必勝今天上午接受廣播節目「POP撞新聞」採訪,談及加護病房5人病況表示,其中1人狀況好轉,可望轉到一般病房,其他4人則仍在昏迷中,且肝臟損壞嚴重,其中2人考慮可能要換肝,並有1人還在用葉克膜。
邦克列酸小百科
邦克列酸舊稱米酵菌酸,是一種罕見毒素,由唐蒼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 B.cocovenenans)產生,這種菌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別是椰子和玉米。在攝氏溫度22至33度和中性pH值的環境中,會迅速增殖,產生大量的米酵菌酸。
- 案例:印尼1895年首次發現邦克列酸毒素,當地的傳統椰子發酵餅導致數起中毒事件。過去非洲莫三比克、中國皆有案例。2024年3月北市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件,死者血液中檢出邦克列酸,為台灣首例。
- 症狀:會影響肝臟、腎臟和腦部,引起包括精神不振、頭暈、嗜睡、腹痛、嘔吐等,患者可能併發血便、血尿、低血壓、心律不整、體溫過高、黃疸、四肢僵硬、呼吸困難、休克。嚴重時可能在症狀出現後20小時內死亡。國外群聚事件致死率介於30%至100%。
- 治療:邦克列酸沒有解毒劑,僅能提供支持性療法,如呼吸衰竭時插管、休克時打強心劑。
- 預防:邦克列酸不會因洗滌或烹飪而被破壞,請勿食用長期存放於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
至於個案症狀有輕有重,王必勝說,疫調發現大家都有吃粿條,但推測粿條上毒素分布可能不平均,民眾攝食可能又沒有整份吃完,加上患者本身身體狀況可能也有影響,才造成嚴重程度不同。
農業部先前指出,唐菖蒲伯克氏菌有4個病原型,其中只有1個「椰毒亞型」才可能產生米酵菌酸,經長期觀測台灣植物及土壤,並沒有發現到椰毒亞型存在。王必勝說,不排除是在某些機緣下沾染到這種菌、帶進國內,因此菌是主要關鍵之一,因此已到寶林茶室做環境採樣,看能否培養出這種菌,但細菌培養需2週時間,「這個快不了」。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長吳秀梅今天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環境細菌培養初步結果預計最快在下週出爐,「我們也希望會盡快完成」。(編輯:張雅淨)11304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