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北部1月大嬰染百日咳今年本土首例 疾管署提醒孕婦打疫苗

2024/3/19 15:52(3/19 21:3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疾管署19日公布今年首例本土百日咳病例,為北部1個月大男嬰。(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疾管署19日公布今年首例本土百日咳病例,為北部1個月大男嬰。(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圖庫)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9日電)疾管署今天公布今年首例本土百日咳病例,北部1個月大男嬰3月上旬咳嗽流鼻水,又發生呼吸困難,就醫已有雙側肺炎,經治療已順利出院。疾管署提醒,孕婦可自費打疫苗保護新生兒。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天公布,今年首例百日咳

百日咳小百科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所引起的疾病。沒有流行季節,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營養狀況不良病患與併有許多腸道及呼吸道感染的病患及6個月以下嬰幼兒是併發症與死亡的高危險群。

好發族群
百日咳常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其他年齡層亦可能發生,但症狀較輕微或不明顯。

傳染途徑
主要是由飛沫傳染。

常見症狀
初期症狀不明顯,只有鼻炎、打噴嚏、輕微發燒、輕微咳嗽等類似感冒的症狀。之後變成陣發性咳嗽,且持續1-2個月或更長。

預防方法
幼兒出生時接種的五合一疫苗即可預防百日咳。

治療方法
發病早期即給予抗生素,可減輕症狀,進入陣發期,無法減輕症狀但可有效縮短可傳染期,應依醫囑確實服藥至療程屆滿為止。

資料來源:疾管署

看更多
關閉
確定病例。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為北部1個月大男嬰,沒有特殊病史,年齡尚無法接種百日咳相關疫苗,在3月2日咳嗽流鼻水,2天後咳嗽持續、有呼吸困難情況,就醫照X光顯示雙側肺炎

肺炎小百科

  • 肺部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而引發的急性感染過程。可發生在所有年齡層,尤其是免疫機能較差者,例如老人或糖尿病患者。
  • 常見原因: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會引起肺炎,也可能因為吸入水、有毒氣體、化學物及有毒煙霧導致。
  • 常見症狀:發燒、倦怠、寒顫、肌肉痛、頭痛、嘔吐、腹瀉、呼吸快速、胸痛、咳嗽(乾咳或有痰的咳嗽)、痰量增加且顏色改變等。
  • 如何預防感染?
    • 1.在感冒流行時或身體抵抗力較弱時,勿到公共場所,避免與已感冒的人接觸。
    • 2.注意飲食、睡眠、運動以增加抵抗力,適時添加衣服避免受寒。
    • 3.如果發現感染徵象如痰量增加、發燒、咳嗽、呼吸困難加劇等,應立即就醫。

資料來源:衛福部基隆醫院

看更多
關閉
,診斷有急性細支氣管炎。

林詠青說,醫院收治加護病房,給予抗生素治療並通報百日咳,治療後咳嗽情形緩解,病況穩定,已於3月11日出院。同住家人2人均無疑似症狀,已安排採檢及預防性投藥。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說明,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19年至2023年同期(當年度截至3月18日)百日咳病例數分別為14、4、0、0、0例;每年累計病例數為0至32例,其中3個月以下嬰兒占51%,20歲以上病例則占36%。

林詠青說,百日咳是呼吸道急性傳染病,主要透過飛沫傳染,潛伏期6到20天,無論有無發病均有高度傳染力;感染症狀為持續咳嗽超過2週,並伴隨鼻炎、打噴嚏、輕微發燒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嬰幼兒感染後症狀較嚴重,尤其6個月以下的嬰兒可能引起肺炎、抽搐、癲癇、呼吸停止、缺氧、腦病變、腦出血甚至可能致死。

(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說,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國內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1劑(共5劑)百日咳相關疫苗。

近年國內百日咳病例多為尚未完整接種疫苗的3個月以下嬰幼兒,曾淑慧說,建議女性於懷孕第28到36週自費接種1劑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疫苗),以使母親抗體傳遞抗體給嬰兒,進而保護胎兒及剛出生嬰兒。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若懷孕時未接種,則應於生產後立即接種;另外其他嬰兒照顧者亦建議自費接種1劑疫苗,以降低嬰幼兒感染機會。

疾管署呼籲,家長或家中較大的兒童務必注意咳嗽禮節及呼吸道衛生,外出返家接觸嬰幼兒前,應先更衣洗手,並避免帶嬰幼兒出入醫院、人潮擁擠或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以降低感染風險。如發現自身或家人出現疑似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按醫師指示確實完成治療,以免造成傳染。(編輯:陳政偉)1130319

(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提供)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