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開箱老照片》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日記出版

2023/12/28 07:00(12/28 09:2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台灣文學館於2004年推出「呂赫若日記」,館長林瑞明(右)指出,希望藉以補足歷史空白的一段,證明早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就已養成了這些優秀藝術家。圖中為文建會主委陳其南,左為呂赫若家屬呂芳雄。(中央社檔案照片)
台灣文學館於2004年推出「呂赫若日記」,館長林瑞明(右)指出,希望藉以補足歷史空白的一段,證明早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就已養成了這些優秀藝術家。圖中為文建會主委陳其南,左為呂赫若家屬呂芳雄。(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2004年(民國93年)1228日:國立台灣文學館於館內舉行「呂赫若日記」新書發表會。

有「台灣第一才子」之稱的呂赫若(19141951)本名呂石堆,台中潭子出生,是日治時期作家、聲樂家。22歲即以小說「牛車」獲刊日本「文學評論」,是繼楊逵後第二位進入日本文壇的台灣作家。他曾負笈東京武藏野音樂學校聲樂科,並參加歌劇演出。

二二八事件後,呂赫若擔任台北第一女中音樂教師,其主編的「光明報」被政府宣布為共產黨的地下報紙,呂赫若因而展開逃亡,最後躲藏台北石碇鹿窟基地。1952年底,國民黨政府派遣武裝軍警大肆搜捕,共逮捕200多人,成為白色恐怖時期規模最大的單一事件,稱作「鹿窟事件」。

在鹿窟事件搜捕行動中並未見到呂赫若的身影,有說法指他早前已遭毒蛇咬死,但屍體一直未被尋獲。呂赫若的家屬,當年因害怕白色恐怖而銷毀所有呂赫若手稿,僅留下記載有子女出生年月日的日記。

「文學終究是苦難的道路,是和夢想戰鬥的道路」,這是呂赫若寫下的話,閱讀「呂赫若日記」能更加理解「台灣第一才子」與他的時代。

想看更多呂赫若的照片,立即到中央社影像空間。1121228

客家電視台將呂赫若生平與作品改編為電視劇「台北歌手」,2018年3月27日首播記者會,導演樓一安、演員楊小黎(左3)、黃姵嘉(右3)等人與飾演呂赫若的莫子儀人形立牌合影。(中央社檔案照片)
客家電視台將呂赫若生平與作品改編為電視劇「台北歌手」,2018年3月27日首播記者會,導演樓一安、演員楊小黎(左3)、黃姵嘉(右3)等人與飾演呂赫若的莫子儀人形立牌合影。(中央社檔案照片)
第53屆電視金鐘獎,「台北歌手」入圍11個獎項,並抱回5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右為導演樓一安。(中央社檔案照片)
第53屆電視金鐘獎,「台北歌手」入圍11個獎項,並抱回5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右為導演樓一安。(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