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種受害救濟遭批慢 疾管署:審議專家已倍增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6日電)國民黨團今天促加快疫苗接種受害救濟案件審議進度。疾管署表示,今年每月平均審議235件,與109年每月平均13件相比成長近18倍,專家已從24名增加至逾50名,加速審議。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天質疑,疫苗接種受害救濟案件審議進度慢,不符民眾期待,要求衛生福利部加快進度,並強調不是質疑審議委員,而是希望多排幾組、增加審議小組人數,加快審議進度。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曾淑慧下午接受媒體聯訪表示,審議需要不同領域專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專家,加上部分罕見疾病的專家人數本來就不多,且不是每個專家都有意願當審議委員,站在民眾立場當然希望能加快,但依法行政,要確定有相關證據才能給付,能做的會儘量做。
疾管署發布新聞稿表示,預防接種為傳染病預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的目的,是為使因預防接種而致死傷的民眾獲得合理救濟。
疾管署邀集相關領域專家組成「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檢視個案的完整病歷及檢查結果等資料,依據客觀的關聯性判斷標準,經公正的鑑定審議程序,完成個案狀況與預防接種關聯性的審議並核定救濟金。
疾管署說明,由於民國110年國內開始施行大規模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接種作業,COVID-19疫苗相關的預防接種受害救濟申請案件大幅成長,超出審議小組及地方政府衛生局的執行量能,導致作業時間較長。
為加速審議作業,疾管署持續加邀醫學專家協助鑑定審議,目前已從原本24名專家倍增至逾50名,並增加審議會議召開頻率,擴增每次會議的審議案件數,112年每月平均審議案件數為235件,與109年每月平均審議案件數13件相比,案件審議數成長近18倍。
此外,疾管署表示,有關救濟補助的範圍,審議小組認定個案受害情形與預防接種為「相關」者,可核予救濟金,而對於關聯性判定為「無法確定」者,也可獲得救濟補償,已屬制度上的從寬處理,且審議小組審酌個案救濟金時,也會站在疑似受害人有利立場,從寬審定其救濟給付金額。
據疾管署統計,目前核予COVID-19疫苗救濟給付及補助金額計新台幣1億5302萬5000元,已超過過去30年(78年至109年)所有種類疫苗的救濟給付及補助總額、1億2962萬5000元。(編輯:李亨山)11209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