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台南佳里竹編「古亭畚」 重現往昔農村儲倉共同記憶

2023/8/24 16:12(8/24 16:2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古亭畚」是早年農村儲存稻穀的巨大容器,後來隨著時代演進而逐漸消失,台南市佳里區民安社區以竹編工藝復刻打造高180公分,直徑250公分的古亭畚,重現往年農村風貌、肩負文化傳承,更讓到訪遊客感到有趣。(台南市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傳真  112年8月24日
「古亭畚」是早年農村儲存稻穀的巨大容器,後來隨著時代演進而逐漸消失,台南市佳里區民安社區以竹編工藝復刻打造高180公分,直徑250公分的古亭畚,重現往年農村風貌、肩負文化傳承,更讓到訪遊客感到有趣。(台南市政府提供)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傳真 112年8月24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24日電)「古亭畚」是早年農村自給自足儲存稻穀的儲倉,隨著時代演進而逐漸消失,台南市佳里區民安社區以竹編工藝重新打造,矗立在幹道旁,重現往年農村共同記憶。

佳里區民安社區的古亭畚,高180公分,直徑250公分,透過共同設計、編造,以竹編工藝呈現,不僅重現往年農村風貌,也增添社區特色及技能。

古亭畚是早年農村自給自足儲存稻穀的巨大容器,因台灣氣候多雨潮濕,早期以竹架將古亭畚撐起離地,防止穀物受潮,透過古亭畚功能維持合適儲物溫度及濕度,儲存在古亭畚內穀物通常可保鮮1年。

古亭畚除儲存稻穀,也經常被拿來儲存根莖類農作物,但因時代變遷,儲物概念有了空間變化,現在農民收成穀物,大多轉賣農會或碾米廠,自存比例較少,古亭畚也逐漸從現代農村社會消失。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表示,古亭畚見證往昔農家儲放稻穀的文史,佳里區民安社區的竹編古亭畚,古樸古錐,也承載在地共同記憶,肩負文化傳承,更讓到訪遊客感到很有趣。

資料顯示,古亭畚以竹編成,形似碗狀,壁敷以土或石灰,上蓋斗笠狀屋頂,下支以竹柱;早期台灣農業社會以稻米為主要經濟作物,因加工不及現在多樣化,古亭畚成為農家儲存稻穀所需,且依台灣氣候發展而成的儲倉。(編輯:陳仁華)11208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