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小學也要國際教育 學者:全球化是事實而非選擇

2023/7/18 14:15(7/18 15:0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特聘教授劉美慧(後)18日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中分享國際教育議題,她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事實。」學校勢必要改變,強化青年的國際移動力,並學會尊重多元文化。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攝  112年7月18日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特聘教授劉美慧(後)18日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中分享國際教育議題,她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事實。」學校勢必要改變,強化青年的國際移動力,並學會尊重多元文化。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攝 112年7月18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新北18日電)教育部今天舉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國際教育成為焦點。學者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事實。」學校勢必要改變,強化青年的國際移動力,並學會尊重多元文化。

教育部今天在新北市舉辦112年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全台22縣市教育首長一同商討教育重大議題。今天第一場「中心議題」就安排「深化國際教育課程」,由學者、學校代表分享經驗。

國際教育課程發展與交流推展計畫主持人、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特聘教授劉美慧指出,世界正在不斷改變,加上科技的發展,每天接觸的訊息量非常多,教學不能只著重在表面事實和資料收集,必須教導下一代善用AI(人工智慧),學會「如何問問題」及判斷和統整資料的能力。

劉美慧說,台灣學生未來的競爭者,並非坐在身旁的同學,而是在全世界。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很多工作會消失,很多重要的議題還沒浮現,因此比起傳授知識,教導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要,這也是國際教育的重點。

劉美慧認為,台灣學生的國際觀仍有待加強,對國際時事常流於表面或存在刻板印象。例如問近年哪一個國家難民最多?很多學生回答「非洲」,很少人關注敘利亞的難民議題。但另一方面,111年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題目「多做多得」,就有考生融入難民議題思考,成為高分佳作。

劉美慧認為,國際教育應讓學生體認國際能力養成的重要性,特別是外語能力、 探究及批判能力、 運用資訊科技能力及跨文化溝通能力,從而能付諸行動,致力於終身學習。她說,應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看到世界的風景,即便之後留在家鄉發展,也是出於自身的選擇,而非走不出去。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嘉義市文雅國小校長黃金木分享,從民國100年開始參加「台日藝術壁畫交流計畫」,和日本學校師生每月透過視訊討論,一同創作壁畫。但參加東京奧運壁畫展時,也曾被要求改成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學生在過程中,瞭解到台灣的國際處境。

台北市蘭雅國中校長李芝安分享,校內透過外籍教師協同教學,帶領學生透過英語繪本,討論文化的差異。另外也從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爭取女性教育權切入,探討國際間的性別議題,分析文化背景與意涵。(編輯:李亨山)11207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