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研究:訓練改變神經連結 舞者休息時大腦高效協作

2023/7/13 16:05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3日電)研究發現,舞蹈訓練能改變大腦神經系統,即便沒在跳舞,長期受訓的專業舞者負責動作觀察、模擬與執行和處理複雜動作等腦區間,神經網路仍高效協作,成為大腦預設狀態。

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講座教授謝仁俊率領團隊進行的這項研究,在10日發表於國際期刊「人類神經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透過新聞稿發布此訊息,並邀請專家學者發表看法。

謝仁俊說明,研究分析29名台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學生及28名非舞蹈專業人,大腦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MRI)中,局部腦區內與長距離腦區間的神經連結,並比較兩組間負責動作及高階認知功能腦區間,神經網路連結模式的差異,以及與創造力的關聯。

謝仁俊表示,為更全面探究長期專業訓練與舞蹈經驗所形塑的大腦整體實質改變,團隊使用大腦休息狀態的腦造影技術,探討舞蹈家在休息狀態下呈現的特定神經連結模式,可以視為是長期專業舞蹈學習經驗在大腦中所固化的「神經印記」。

謝仁俊認為,值得一提的是,原創能力越高的舞蹈家,大腦負責「規則性學習」的前額葉腦區與儲存動作訊息的基底核,其腦區間的神經連結會更有彈性,使既有舞步學習記憶和經驗,能更有效運用於呈現創新肢體語言表達。

研究第一作者陽明交大腦科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楊青如指出,隨常規練習時間增長、舞蹈能力純熟,舞蹈家負責動作執行與模擬的腦區,相關神經連結成為舞者大腦的「預設狀態」,讓腦部不須耗費資源就可立即展演熟稔肢體語言表達。

楊青如說明,研究中的舞者已是專家等級,大腦處理相關訊息也是最節能、最有效率的狀態。但由於台灣藝術教育體系學生多數從小就同時接受不同類型藝術或運動訓練,因此仍難以完全釐清運動訓練和舞蹈訓練對腦部神經網路影響的差異。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陽明交大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特聘教授王瑞瑤提醒,這篇研究受試者以女性居多,年齡介於20到25歲,若要外推到其他性別與年齡仍有限制,也尚無法得知僅接受短期舞蹈訓練是否有相同的結果,但仍凸顯舞蹈作為運動,訓練時間與強度的重要。

成功大學心理系副教授龔俊嘉則指出,這篇研究也比較了舞者跟一般人在解決問題時的創造力分數,發現雖然總分無顯著差異,但舞者的原創性分數明顯較高,提供「長期訓練的舞蹈家較有獨創想法」支持證據。(編輯:張雅淨)11207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