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推升三管齊下 113年啟動全球罕見集水區監測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8日電)5月進入汛期,農委會今天宣布水土保持月啟動。水保局長李鎮洋說,北中南東將辦37場大型教育活動,且繼土石流、大規模崩塌地,明年起再添全球罕見集水區全面性監測,三管齊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今天舉辦「112年水土保持月啟動」記者會,宣布要強化水土保持教育工作的推動,向下扎根,除了每年舉辦300場教育活動,今年5月起,北中南東將舉辦37場大型教育活動,活動資訊可至水保局的永續水土保育粉絲專頁查詢。
水保局推薦的北部場為在宜蘭蘇澳武荖坑風景區辦理的「水保好好玩繪本故事屋活動」、中部場次是在台中霧峰921地震教育園區辦理的「機智水保酷學堂互動巡迴展活動」、南部場次是在台南東區南紡購物中心廣場辦理的「水土保持好好玩,我與地球有個約活動」。
以及東部場次為在台東知本水土保持戶外教室辦理的「2023水保夏日嘉年華-愛山樂水健康起步走活動」。
水保局局長李鎮洋告訴中央社記者,水保科技監測工作明年起將擴大至三管齊下,包含土石流潛勢溪流、大規模崩塌的監測,並新增集水區全面性監測,後者計畫已提出,行政院也已核定,於推動中的某中程計畫執行,113到115年,每年編列新台幣4億、5億元,116年起推第二階。
他並說,到目前為止,由國家編列預算、執行集水區全面監測的做法,全世界尚未做到這樣的程度,當然台灣面積比較小,有利於這樣做;規劃對五大流域進行監測,從高屏溪開始,曾文溪、濁水溪、大安溪,再至淡水河,由南往北推進,因八八風災就是在地質較脆弱的南部發生。
關於正在擴大執行的大規模崩塌地監測,李鎮洋說,八八風災小林村被摧毀,大家在心理上造成很大衝擊,須了解是否有其它地方也會有類似情形發生,因而開始執行。
他說明,這個計畫的執行,包含要了解有多少潛在可能的風險地,必須研究雨量、地質狀況、平常有無跡象可掌握災害發生、地下水到什麼程度會造成崩塌等,從106年起執行,今年已可發布43處警戒訊息,未來還會擴大。
他進一步說,大規模崩塌地的監測比較複雜,除了面積大,還要鑽探,放機器設備下去測,找出崩塌模式,這都要費時研究,仰賴產官學專家投入、攜手建立預警模式,要找出觸發因子,才能發布警訊,接下來還要做社區疏散訓練,預計到116年大規模崩塌地的預警可達98處。
他也說,推動20幾年的土石流潛勢溪流監測,則已從最初的385條,達到目前監測1731條的規模。
李鎮洋重申,氣候變遷降雨量不平均,台灣須建置韌性水保機制因應,希望不只是對土石流進行點狀或是線狀的監測,也會擴大的面的防災,明年要擴及集水區的監控;且台灣的致災因素與國外不同,須建置自己的模式。
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提醒,台北市郊區有建築滑落過,所以不只山區民眾,平地民眾也要有防災知識。(編輯:陳政偉)11204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