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張典婉「青春風正好」書寫客家青年群像 細數百年前造浪者

2025/2/5 19:14(2/5 21:4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台北國際書展4日至9日在世貿1館舉行,報導文學作家張典婉(圖)5日在展場內舉辦「青春風正好:日治台灣客家青年群像」新書分享會,介紹書中照片故事。中央社記者王飛華攝 114年2月5日
台北國際書展4日至9日在世貿1館舉行,報導文學作家張典婉(圖)5日在展場內舉辦「青春風正好:日治台灣客家青年群像」新書分享會,介紹書中照片故事。中央社記者王飛華攝 114年2月5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5日電)許多人認為客家人勤儉持家、吃苦耐勞,但百年前有一群充滿正義感及行動力的客家人,曾為時代推波助瀾,作家張典婉說,日治時期台灣的客家人可說是時代的造浪者,值得讓更多人認識。

張典婉近期出版「青春風正好」一書,深入刻畫日治台灣客家青年群像,今天在台北國際書展玉山社展位舉行新書分享會,張典婉現場表示,她永遠記得小時候家中常有人來查收音機,突襲家中在聽什麼廣播節目,她還記得和母親在葡萄園裡修復這些收音機的景象,直到小學5年級之前,放學回家都還能見到黑衣人坐在客廳一語不發。

張典婉說,儘管她的童年有果香花香和長輩們完整的愛,這些陰影卻從來沒有散去,總在她心中打上問號,「如果沒有問號,大概也不會有後來的人物書寫」。

林炳文(右)帶著林海音(左)、林燕珠(中)姊妹在北京中央公園。(玉山社提供)
林炳文(右)帶著林海音(左)、林燕珠(中)姊妹在北京中央公園。(玉山社提供)

所幸這些年台灣人物資料逐漸出土,愈來愈多事蹟為歷史補課,原來張典婉的叔父張子斌在二二八事件期間為營救好友,被政府列為「附匪份子」,回家鄉苗栗後對政治仍有熱情,曾參選戰後台灣第一屆國大代表選舉,成為高壓統治下的被監控者,張家也因此受到牽連。

張典婉的父親張漢文也大有來頭,曾赴日本及中國完成學業,成為康有為關門弟子,後考上中華民國第一屆外交官,派駐日本、南洋等地。

張典婉在書中記載頭份文人林台的後代,如林海音的叔父、「城南舊事」中描述的林煥文、林炳文,林煥文關心教育及政治,曾聲援日治台灣發生的治警事件;林炳文則是朝鮮獨立運動的同情者,與朝鮮建國英雄申采浩交往密切。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書中也記錄支持汪精衛政權的客家人鍾壬壽,他是吳濁流的同學,與日本作家森鷗外、菊池寬有交情,戰後曾支持吳濁流創辦的「台灣文藝」雜誌,吳濁流小說「無花果」、「台灣連翹」都有鍾壬壽的身影。

此外,張典婉在書中收錄3位勇敢客家女性的故事,分別是羅順妹、羅芹妹及陳靜妹,她們在1920、30年代為愛走天涯。其中羅順妹帶幼子投靠協助朝鮮獨立的丈夫林炳文,丈夫過世後帶幼子千里返回頭份,養大兒孫輩無怨無悔,是經常出現在林海音作品中的「屘嬸」。(編輯:李亨山)1140205

青春風正好:日治台灣客家青年群像
青春風正好:日治台灣客家青年群像
  • 作者|張典婉
  • 出版社|玉山社
  • 出版日期|2025/02/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