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團隊解密紐蛋白與動脈硬化關聯 創全球首例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13日電)動脈粥狀硬化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北醫大醫學科技學院院長裘正健團隊費時9年,發現「紐蛋白」的絲氨酸721位置磷酸化水平,與動脈硬化病程高度相關,開全球先河,盼未來透過產學合作,發展成血清檢測。
國科會今天舉辦「動脈粥狀硬化症診斷治療創新發現 台灣研究團隊亮眼成果榮登國際頂尖期刊」研究成果記者會,副主委陳儀莊表示,平均每10分鐘就有1名台灣人死於心血管相關疾病,如今裘正健率「血管分子生物工程」研究團隊,發現與動脈硬化相關的關鍵蛋白質。
陳儀莊指出,這項研究成果今年11月登上國際頂尖期刊「歐洲心臟雜誌」(European Heart Journal),受到國際高度矚目,成為台灣在國際上極具特色且領先的科研領域。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國家衛生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裘正健表示,動脈粥狀硬化症是慢性、而非突發症狀,好發於血管彎曲及分歧處,起源於血管發炎反應,這會讓血管不同細胞,內皮、平滑肌產生功能上的改變,造成發炎,血液裡的白血球等物質會處理發炎問題,但進而異常累積在血管中,形成動脈硬化。
2013年起投入此研究的裘正健指出,這次是利用前瞻跨領域技術,結合實驗豬及轉殖基因鼠模型、體外流動室模型、大規模磷酸化蛋白質體學,以及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臨床標本,發現動脈粥狀硬化症的診斷與治療新分子標靶「紐蛋白」(vinculin)。
他進一步說明,「紐蛋白」的絲氨酸721位置,在動脈粥狀硬化易感區域的血管內皮中,會被紊亂的血液「擾流」及「剪力」高度磷酸化,從而造成血管細胞膜通透性異常,讓巨噬細胞等累積在血管壁,最後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症的形成。
裘正健表示,動脈硬化在診斷上,現階段大多是透過血管造影、超音波,看血管有無比較狹窄,但很難光靠抽血檢驗,就釐清疾病發展進程;這次研究發現「紐蛋白」絲氨酸721的磷酸化水平,跟動脈硬化輕、中重度進程有高度相關性,開全球先河,希望後續透過產學合作,發展成血清檢測、診斷方法。
他補充,這次也發現,他汀類藥物(statin)治療可降低冠狀動脈疾病患者血清中紐蛋白絲氨酸721的磷酸化水平,可作為未來治療、診斷的基礎。
裘正健指出,這次的研究團隊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及研究機構,包含中央研究院、台灣大學、三軍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以及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生物工程學系與醫學工程研究所,均有長期合作,這次科研也是與這些國內外研究機構及醫院長期合作的成果展現。(編輯:張均懋)11112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