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男偕妻遊東南亞染屈公病 111年首例境外移入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6日電)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天下午公布,國內出現今年首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確定病例,為北部本國籍70多歲男性,9月中下旬與妻子至東南亞3國旅遊,自柬埔寨入境自宅檢疫時,2度就醫才確診。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今天下午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今年首例屈公病境外移入個案,今年9月中下旬與妻子至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柬埔寨旅遊,這名70多歲男性9月24日自柬埔寨入境於自宅檢疫,當天就陸續出現發燒、骨頭痛、肌肉痠痛及四肢出現紅疹等症狀。
個案就醫後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PCR檢驗及登革熱NS1篩檢均為陰性,再次就醫,經血清檢驗屈公病陽性確診。莊人祥說,個案妻子及1名同住家人均無疑似症狀,個案目前已無發燒等不適症狀,將持續監測至10月20日。
台灣自2007年10月將屈公病納入法定傳染病以來,累計233例確定病例,其中本土病例21例,境外移入212例。莊人祥說,國內屈公病疫情在2019年時新增較多個案,全年累計116例,甚至國內截至目前所有本土病例都是當年發生;其他年度平均新增20多例以內境外移入。
莊人祥表示,過去COVID-19疫情2年多以來,邊境管制嚴格,2020年及2021年屈公病境外移入分別為3例及1例。歷年境外移入病例中,9成個案感染地為東南亞國家,以緬甸70例為多,其次為印尼62例及菲律賓28例。
國際屈公病今年疫情上升,鄰近東南亞及南亞包括菲律賓、泰國、印度、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疫情持續上升,並高於去年同期;另美洲地區疫情持續,累計報告超過23萬例,以南美洲巴西逾22萬例報告數為多,已為去年同期1.9倍,瓜地馬拉、巴拉圭等疫情嚴峻。
疾管署指出,屈公病與登革熱相同,都是藉由帶病毒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感染,計劃前往東南亞等屈公病流行地區的民眾,應做好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並居住在有紗門、紗窗的房舍。(編輯:陳政偉)11110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