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6旬婦曾髖關節置換不願再手術 忍痛後果變長短腳

2022/10/6 12:22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6日電)68歲的林女士5年前因兩側退化性髖關節,接受左側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髖臼杯鬆脫,她寧可強忍疼痛,也不願接受二次手術,日常全靠右腳勉強支撐,造成長短腳,不良於行。

林女士在家人勸說下終於來到醫院求診,醫師建議她先治療尚能支撐行走的右髖關節,再重建嚴重受損的左髖關節,醫療團隊先後透過微創手術置換、搭配3D列印髖臼杯,幫助林女士修復右髖關節及重建穩固的左側髖關節,將日後發生鬆脫的機率降低,讓林女士重拾樂齡人生。

在台灣,類似68歲林女士這樣的案例不算少數,據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骨科主任陳崇桓提供的簡報資料,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台灣每年平均約有2萬人因退化性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骨折等疾病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但門診竟有超過5成民眾因對手術不了解,寧願忍痛也不願意接受換髖手術。

陳崇桓進一步說明,忍痛拖延手術非常可怕,退化髖關節持續磨損,骨頭將愈磨愈少,增加手術困難度,更會影響術後成效。另外,患者因疼痛避免使用患部行走,可能加速另一側磨損,讓患側肌肉萎縮無力,臨床上許多案例因此需接受雙側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據歐洲統計報告指出,置換人工髖關節後,須再次開刀翻修的常見主因為墊片磨損、髖臼杯鬆脫、以及髖關節脫臼。寶建醫院院長李炫昇強調,台灣置換人工關節手術的成功率高達99%,有以超耐磨材質製成的人工髖關節可選擇,提升人工髖關節使用年限,籲患者應及時就醫勿拖延。

及早發現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時間,除了長輩總覺得走路卡卡,大腿外側和臀部有痠痛感,無法長時間走路,是髖關節發出的警訊,陳崇桓今天上午告訴中央社記者,部分背痛、膝蓋疼痛者,可能是髖關節發炎牽引所造成的痛覺,呼籲民眾應盡快找專業醫師評估。

預防重於治療,陳崇桓說明,民眾想降低髖關節發炎風險,最好的方法就是訓練臀部附近的肌力,透過有力的肌肉作為支撐,就能有效保護髖關節,只要臀部附近的肌肉足夠有力量,平時日常生活中並沒有特別不能從事的活動。(編輯:陳政偉)11110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