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便便學問大 榮陽交團隊發現肝癌免疫治療新指標

2022/9/7 13:10(9/7 13:5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7日電)榮陽交團隊透過蒐集肝癌患者糞便檢體,最新研究發現,糞便中的細菌可以有效預測免疫療法對肝癌的治療效果,腸道中有好菌相的病患,不僅免疫治療反應較佳,存活率也明顯較高。

人體腸胃道微生物數量不僅超過100兆,物種更多於10000種,占人體內細胞數量的70%至90%,基因總量等同於人的基因總量的100倍。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陽明交大臨床醫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黃怡翔今天上午在記者中表示,腸道菌影響腫瘤免疫治療的效果。

免疫治療是晚期肝癌主要治療,但缺乏臨床生物標記預測療效,黃怡翔團隊開始研究腸道菌可否影響肝癌免疫治療。自2018年起,針對北榮接受免疫治療41名肝癌患者,蒐集糞便治療前檢體,並與17名健康民眾糞便檢體,進行腸道微菌叢次世代基因定序比較分析,再另以33名患者檢體分析驗證。

黃怡翔說,在腫瘤惡化患者糞便中,研究團隊觀察到有較多的普雷沃氏菌;相反地,對於免疫療法有良好反應的患者糞便中,則是以毛梭菌、韋榮氏球菌占大宗,毛梭菌豐富程度也與患者糞便中的次級膽酸濃度有顯著的相關性。

黃怡翔表示,腸道內有好菌相的肝癌患者,腫瘤對免疫治療反應較好、接受免疫治療後的存活時間較長,死亡風險下降約70%。根據統計預測,糞便中有較多毛梭菌,但較少普雷沃氏菌的患者,存活率中位數可達22.8個月,是最佳情況。

黃怡翔說,這項研究對抗腫瘤的效果仍需後續研究進一步證實,臨床意義在於未來可能藉由腸道菌相預測肝癌免疫治療的效果,期望可藉由改變腸道菌相以改善病患的治療成效和預後。此研究已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癌症免疫治療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編輯:張芷瑄)11109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