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不正藏口腔危機 3大高風險族群要當心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8日電)多數人聽到「咬合不正」常不以為意,牙醫師提醒,咬合不正恐導致蛀牙或牙崩等問題,尤其愛磨牙、單側咀嚼、愛吃堅硬食物的民眾更是咬合不正高風險族群,建議改掉不良習慣。
近年口腔衛生、牙齒美觀逐漸受到重視,開業牙醫師伍從心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新加坡一項3萬多人的調查發現,多達45%民眾之所以想矯正牙齒,主因都在於「輕微咬合不正」,另外像是齒列不整或擁擠、牙縫等問題也是常見的矯正原因。
聽到咬合不正,多數人可能不以為意,卻忽略長久下來恐拖出大問題,她解釋,咬合不正也有輕重之分,骨性暴牙、戽斗等都屬於嚴重的咬合不正,需要開刀進行正顎手術或是以傳統矯正搭配拔牙等方式,讓牙齒回到正規的咬合。
至於輕微咬合不正,除了與先天牙齒生長排列有關,生活中的磨牙習慣或是不正確的治療、缺牙等也是重要因素。
伍從心說,咬合不正的民眾吃東西時,經常會發現某一邊的牙齒特別「好咬」,漸漸習慣只用一邊咀嚼,單側顎骨長期承受所有的咬合力道,可能導致牙崩問題,如同時有牙齒擁擠問題者,也可能因為刷不到死角而蛀牙。
伍從心指出,過去儘管很多人自知咬合不正,卻對於傳統矯正方式感到畏懼,除了看起來宛如多了一副「鋼牙」,既容易刮嘴,清潔也不易,每重新拉一次線就會痛上好幾天,對於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
她表示,面對輕微的咬合不正,其實只需進行為期3到9個月的微矯正,也能處理輕微齒列不整、擁擠及牙縫問題,近年因隱形矯正普及,民眾對於牙齒矯正的接受度提高,不但能線上評估,也可以利用電腦程式針對咬合輕重進行微調。
咬合怎樣才算是「不正」,民眾可以一個簡單的方式自我檢測。伍從心說,從醫學觀點來看,前牙主要用來切斷食物,再交給後牙磨碎,為了避免牙齒過度磨損,牙齒在生長上天生就有保護機制,當前牙在切斷時,後牙不會摩擦,而後牙在磨碎食物時,前牙也不會碰撞或摩擦。
伍從心說,如果民眾發現使用前牙時,後牙同時會摩擦,或是使用後牙磨碎食物時,前牙同時在摩擦,就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咬合不正問題。
她也提醒,有磨牙、單側咀嚼習慣者以及愛啃瓜子、螃蟹等堅硬食物的民眾,都是容易磨損牙齒的族群,一旦發現吃東西時經常咬到嘴巴,或是哪邊特別好咬食物、哪邊特別咬不斷食物,當心是咬合不正警訊,建議尋求醫師協助。(編輯:管中維)11108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