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粽子意義大不同 「阿里鳳鳳」等於愛心便當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日電)明天是端午節,原住民族委員會今天在臉書上分享,在原住民傳統飲食中,也有類似「粽子」的食物,如用於祭典的「阿粨」、妻子為丈夫準備的愛心便當「阿里鳳鳳」等。
原民會在臉書表示,在原住民族傳統飲食文化中,也有類似粽子的食物,因不同族群或部落,包裹內餡和使用葉子不盡相同,吃起來的口味也各具特色。
首先,「阿粨」(排灣語qavai、魯凱語abai、卑南語abay)、「吉拿富」(排灣語cinavu、魯凱語cinabu、卑南語inavu),皆是祭典、宴客迎賓的必備料理,也是部落常見的食物,大部分做法是用小米、糯米或芋頭粉將豬肉、魚肉等內餡包著,用假酸漿葉做第一層(這層可以吃),最外面再用月桃葉包起來,最後用麻繩捆綁完成並烹煮後,美味佳餚即可上桌。
「阿里鳳鳳」(阿美語alifongfong)在阿美族的傳統社會中,妻子會準備給外出耕種的丈夫,因此也被稱為「情人粽」,做法是先將採集的葉子去除葉骨跟刺,編織成袋狀,再將糯米、鹹豬肉等內餡放入,經過蒸煮後就成為特別的愛心便當。
另外,「香蕉飯」(泰雅語yurak innimaw guquh、太魯閣語hlama blbul)是族人上山打獵時常攜帶的糧食,做法為先把香蕉葉剪成方形,在滾水裡燙一下,再將泡好的糯米瀝乾,加入剝皮的香蕉和糖,揉捏混合均勻,鋪在香蕉葉上成長條狀捲起來,蒸煮後即可食用。
與粽子相近的還有「竹筒飯」(泰雅語mami btakan、太魯閣語tutu hlama)是族人為上山方便食用補充體力,衍生出便於攜帶且易於存放的料理,一般會使用孟宗竹或桂竹的製作,取一段一端開口的竹筒,盛入白米、香料、佐料等,開口端加予密封後,置於炭火上烤熟後食用。(編輯:管中維)111060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