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切除無法進食 醫師:小腸移植帶來福音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1日電)一名39歲男子在大腸全切除後,又面臨需切除小腸,未來將無法進食只能靠靜脈獲取營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今天表示,經為患者進行小腸移植後,患者生活品質愈來愈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一般外科醫師許士超今天在記者會中分享小腸移植案例時表示,目前小腸移植的適應症大多以短腸症為主,尤其是缺血性腸壞死,病人家屬常常在聽到小腸必須切除而需終身使用靜脈營養時都會選擇放棄,在小腸移植的成功率逐漸上升後,對於這類病人可說是一大福音。
許士超以一名39歲男性患者為例指出,患者6年前因結腸癌接受全大腸切除手術後,2年前又發現小腸腸繫膜長出8公分類結節纖維瘤,透過手術切除乾淨是唯一有效的處理方式,但切除腫瘤將造成失去大多數小腸,患者已無大腸,術後將面臨終身無法進食只能藉由靜脈獲取營養,死亡率極高,因而醫師當時建議採取保守治療。
許士超說,去年底,患者因持續長大的腫瘤侵犯腸道,導致腸道穿孔,必須使用插管引流方式控制腸液滲漏導致的腹內膿瘍,再加上患者為減少腸液滲漏量,必須減少飲食量,導致體重減輕,但腹內腫瘤依舊無法控制,這對於年輕的患者來說無疑是極大壓力,尋求小腸移植機會,才為患者找到一線曙光。
許士超認為,由於小腸移植照護過程比起其他器官移植病人更不容易,高排斥的機會導致必須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劑,且會帶來高感染風險與慢性腎臟功能喪失,加上病例數少,所以很少醫師會提供這類病人接受小腸移植。
患者於今年2月等到合適的捐贈者並進行移植手術,許士超表示,手術歷經15個小時,患者順利於術後27天出院,經3個月來門診追蹤,恢復狀況良好,且飲食正常,體重增加,也無明顯排斥或感染現象。平常也是自己開車從苗栗到台中回診,經過小腸移植治療後,讓生活品質越來越好。(編輯:黃世雅)11106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