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茶用菌發酵可客製14類香氣 多元性勝日、韓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4日電)茶改場今天發表費時5、6年的「微生物發酵茶」研究成果,透過用菌讓茶發酵,可為洽談技轉業者客製化14類茶香,例如鳳梨、楊桃及水蜜桃香等果香,既純天然,多元性並勝日、韓。
農委會茶業改良場今天召開「天然健康無負擔 台灣茶飲創新猷」記者會,發表已完成研發的5項技術,要讓台灣好茶除了傳統飲茶文化,也能滿足商業化茶飲市場需求,開創新商機。
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說,台灣茶的好國際聞名,除了傳統飲茶文化模式,茶改場嘗試透過技術研發,讓「飲茶逐步轉型為茶飲」,以接軌國際化、年輕化、求新求變的消費市場多元化需求。
他並說,這5項技術包含製茶技術、製粉技術(例如各式當季蔬菜粉、洛神花粉等)、萃取(香氣、氣味)技術、育種技術,以及目前最新完成的「微生物發酵茶」技術,綜合運用這5種技術,他與茶改場同仁並現場調製各款宛如手搖飲大賽的色彩繽紛茶飲,證明茶改場的技術能幫助食品業、手搖飲業接軌、創新現代茶飲市場。
最受關注的「微生物發酵茶」技術為何呢?茶改場助理研究員郭芷君說,透過茶改場找出的各種菌讓茶發酵,就能產生女性喜愛的多種果香。蘇宗振舉例,像是鳳梨、楊桃、水蜜桃香,都能從茶葉裡散發出來。
相關技術研發始於104年起的農委會科專計畫,負責這項研發的茶改場製茶技術課副研究員兼課長楊美珠說,約費時5、6年,已做到可以為洽談技轉的業者客製化香氣。
她說,目前計有多種果香、薄荷/薰衣草、奶油、烏梅/梅子乾、橙酒/紹興酒/清酒、酒糟/米麴、乳酸/養樂多、胡椒/木質香、香菇、鹹菜乾、酸黃瓜、藥味、酸香、槴子花/菊花等(14類),多元性、完整度更勝日、韓。
她並說,上述技術去年並取得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而要洽簽技轉的業者,須是具備相關技術門檻的食品業者,目前除了花果香進行非專屬授權,乳酸菌已有參與研發的業者洽簽專屬授權,後續會持續進行技轉,擴展茶產業商機。(編輯:陳政偉)111050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