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制定防疫政策 專家:分辨變異株比分辨疫苗重要

2022/4/20 14:0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20日電)兒童施打COVID-19疫苗近日引起討論,專家今天說,不論是接種疫苗、制定防疫政策,分辨對付的變異株比分辨疫苗還重要,「才不會一直自己嚇自己」。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今天在臉書貼文指出,台灣確診人數開始增加,大家也開始關心沒打疫苗的小孩感染狀況,即便都知道小孩感染症狀輕微,但都會提到沒症狀也會有「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

但根據近幾月的資料,都沒有找到Omicron變異株與long COVID相關研究的資料,雖然沒資料也不能當作Omicron不會有long COVID的證據。

何美鄉表示,兒童感染可能有後遺症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好發的年齡層正好為5至11歲兒童,新加坡政府去年12月決定讓5歲至11歲兒童接種疫苗時,討論疫苗可預防多系統發炎症候群效益,顯示預防多系統發炎症候群是支持兒童使用疫苗重要佐證。

不過,當時新加坡正流行的是Delta病毒並正面對Omicron的崛起,只有Delta、Alpha的資料,確實必須考慮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後遺症。

何美鄉說,「現在我們面對的是Omicron」,單就多系統發炎症候群來看兒童感染Omicron的後遺症而言,美國CDC資料及美國各處報導都說,並沒有看到所擔心的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病例有隨Omicron的急速增加而增加。

何美鄉強調,看病毒致病性的資料,一定要分辨是Omicron或是其他變異株,才不會一直自己嚇自己,不論是閱讀文獻、制定防疫政策或個人決定是否接種疫苗,看清楚現階段對付的是哪一變異株很重要,才能以最佳策略防疫。(編輯:陳政偉)111042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