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隔離病室的送行者 他擁抱臨終患者化解家屬遺憾

2022/3/19 10:33(3/20 10:2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9日電)「護理師,可以幫我抱抱爸爸嗎?」COVID-19疫情期間,隔離病室裡的生離死別從未停歇,護理師范紀萱化身送行者,在患者臨終前替家屬完成最後願望,化解見不了最後一面的遺憾。

「回想起去年,真不知道是怎麼撐過去的。」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加護團隊護理師范紀萱近日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這麼說。

去年4月,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從諾富特飯店一路升溫,後來更出現社區傳播疫情,各家醫院紛紛籌備專責病房,林口長庚醫院也從各單位徵調自願的護理師,籌組跨科照護團隊。

原本就在胸腔加護團隊的范紀萱,對於肺炎照護再熟悉不過,2020年上半年也曾協助照顧COVID-19境外移入患者,面對護理長詢問,他二話不說就答應加入專責病房團隊。

某天傍晚,他接到護理長的電話,一句「就是今晚」揭開他長達2個多月的抗疫生活。

當晚6時,5名護理師集結在專責病房,忙著準備護理單張、轉入流程等基本工作,7時就收住第一名患者,隨後的每小時都有患者轉入,眼看隔離病室一間間開啟、病人不斷湧入,照護團隊的心情也沉重了起來。

范紀萱說,送進專責病房的患者病情都相當嚴重,不是插著管進來,就是一進來便要立刻插管,為了在染疫風險極高的環境中照顧患者,他們必須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衣,兩兩一組進入隔離病室替患者打點滴、給藥、拍背,時常一忙就是4小時,脫下隔離衣,全身早已被汗水浸透,雙手也泡到皺巴巴。

不過,在范紀萱看來,照護工作再辛苦也不及確診病人和家屬內心的煎熬。以往病人住院時,家人都能在旁陪伴、關懷,COVID-19病人卻得獨自一人在隔離病室裡對抗病魔,內心孤獨感非外人能想像。

為了緩解病人、家屬的孤寂,范紀萱盡可能協助他們以視訊見面,也時刻緊盯監視器,一旦病人生命徵象有異就立刻通知醫師和家屬,也會用最快的速度穿上防護裝備,希望替家人把握最後道別的時機,不留遺憾,笑稱「我比他們的家人還要緊張」。

令范紀萱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70多歲爺爺,當時,爺爺心電圖開始呈現不規則變化,他關掉監視器臨終警訊,握著爺爺的手說:「不要擔心,我已經幫你打給家人了。」此時視訊電話接通,螢幕上出現家屬焦急的臉,不斷對爺爺說著對不起。

原來,爺爺的女兒為了探望家人特地從海外返國,卻意外將疾病傳染給爺爺,心情既自責又後悔。范紀萱引導家屬向爺爺道別、道愛、道謝、道歉,並詢問有沒有哪些願望,能夠透過他的手幫忙完成。

「護理師,可以幫我抱抱爸爸嗎?我不想讓他一個人寂寞的走。」視訊那頭的女兒詢問,范紀萱張開雙手抱住爺爺,輕聲說:「阿公,家人都緊緊地抱著你喔。」就在這時,爺爺的心跳停止了,范紀萱用溫水幫爺爺擦臉,希望透過自己微薄之力,化解家屬見不了最後一面的遺憾。

除了生離死別,病房裡也經歷許多溫馨時刻,范紀萱說,他曾遇過一名高齡80多歲的奶奶,染疫後併發急性呼吸衰竭,緊急裝上葉克膜才脫離險境,好不容易拔管,一開口不是關心自身病情,而是擔心有慢性病的女兒身體狀況是否安好,因為染疫,母女倆已2個多月沒有見面。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醫療團隊透過視訊打電話給女兒,電話一接通,母女倆一句話都沒說就眼淚直掉,互相關心後,女兒一句「我們等妳回來一起吃飯」逼哭在場每一個人。范紀萱感嘆,這次疫情更讓他體會「護理」存在的價值,護理師就像病人在醫院裡的家人,一句溫暖的關懷就能帶來極大的支持。

歷經近70天,專責病房總算在去年7月29日轉出最後一名病人,結束這段與病毒作戰的旅程。范紀萱說,為了避免把病毒帶回家,在專責病房期間他從未回家,如今疫情趨緩,團隊也一步步克服疫情以來的慌張和焦急,看著病房從滿床到清空,「我們真的做到了」。(編輯:張芷瑄)11103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