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7旬翁打莫德納後疲倦無力 就醫發現肺腺癌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高雄10日電)高雄70多歲黃姓老翁去年7月打了1劑莫德納疫苗後,常感疲倦、無力,就醫發現肺腺癌;所幸以「次世代基因定序」找出罕見基因突變,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後成功讓腫瘤縮小。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指出,肺癌高居國內癌症死亡率榜首,每年奪走近萬條寶貴性命,今天起到24日在高醫啟川大樓一樓舉辦罕見肺癌衛教展覽,盼讓民眾更認識肺癌。
副院長戴嘉言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肺癌對國人生命的威脅不容小覷,所幸約有8成肺癌患者能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找出致病根源,接續對應藥物治療,晚期患者延長存活期,已非遙不可及。
70多歲黃姓老翁也親身分享,自己去年7月打了1劑莫德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後,經常感到疲倦、無力,原以為是疫苗後遺症,就醫照X光檢查才發現肺積水及雞蛋般大的腫瘤,切片診斷為肺腺癌。
高醫表示,老翁本身吸菸40多年,又有三高病史,發現罹患肺腺癌後,常規的基因檢測均呈現陰性,原接受傳統化學治療,療效並不顯著;後來接受「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查找出罕見的基因突變,以雙標靶藥物治療,治療1個多月腫瘤就明顯縮小如乒乓球。
老翁女兒也說,「還好有去打疫苗,不然還不知罹癌!」現在父親恢復良好,也常自己騎腳踏車上市場採買,煮一桌好菜與全家分享。
高醫肺癌團隊召集人胸腔內科醫師楊志仁說,肺癌治療最重要的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但是有5、6成病人都是在第4期才發現,這時候最重要的是及時分辨肺癌的驅動基因,若能針對驅動基因進行治療,往往能得到很好效果。除了亞洲人最常見的EGFR及ALK、ROS-1這3種健保有給付檢測與藥物的類型外,其他罕見基因則需要「次世代基因定序」辨別,再給予適當藥物。
楊志仁也說,每個肺癌治療方式可能不一樣,須仔細評估檢測,若被診斷為第3或第4期肺癌切莫慌張,和醫師合作找尋最適當的治療,也可選擇參加最新抗癌藥物的臨床試驗,仍能擺脫肺癌陰影,奪回生命主導權。(編輯:陳仁華)11103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