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8/1起早自習禁考試 每週至少4天首節課前到校即可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8日電)教育部發布「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在校作息時間規劃注意事項」,訂定每週全校集合活動(如朝會)最多1天,至少有4天早自習時間,由學生自主規劃運用,8月1日起實施。
網友於民國109年12月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將國高中上課時間改為上午9時30分到下午5時,吸引萬人附議。教育部長潘文忠日前宣布,高中第1節課前的早自習時間會朝減少例行性朝會次數、規定不能考試等方向著手。
教育部於2月底邀集縣市教育局處長會商後達成共識,針對高中上午第1節課前的非學習節數(早自習),每週可實施全校集合活動的天數,由現行「不超過2天」調降為「至多1天」,其餘天數,也就是每週至少4天,由學生自主規劃運用。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長彭富源今天上午召開記者會,宣布已於3月7日正式修正「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在校作息時間規劃注意事項」,其中重點包括全校集合活動每週最多1天,其餘4天由學生自由規劃,學生可於第1節上課前(約8時10分)抵達上課地點即可。
另外,教育部也規定上午第1節上課前不可實施成績評量,「不管大考、小考都不能。」彭富源說,各種繞道、變形、沒有尊重學生自主意願的測驗方式都是不行的,學生如果有遇到,可以提出申訴。
彭富源強調,教師也不能在早自習時段趕課、上課,提前講授教學進度表的內容,且學生在這些「非學習時段」的出席參與狀況,不能列出缺席紀錄。(編輯:張芷瑄)1110308
高中朝會不列出缺席 但可採適當且合乎比例管教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8日電)教育部正式修法,宣布高中每週全校集合活動(如朝會)最多1天,不列出缺席紀錄,但可採取「適當且合乎比例原則」的輔導管教措施,包括口頭糾正、書面自省等。
外界關注高中職「延後到校」議題,經過與各方多次研商,教育部於3月7日發布「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在校作息時間規劃注意事項」,嚴格規範每週可實施全校集合活動的天數,由現行「不超過2天」調降為「至多1天」,其餘4天由學生自主規劃運用,第1節上課前(8時10分)到校即可。
上述措施使高中生一週有4天,可從現行早上7時30分,延後到8時10分到校。教育部並明訂早自習、第8節等「非學習節數」,不能列入出缺席紀錄,不能提前教授各科教學進度,也不能實施列入學業成績計算的評量。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長彭富源今天上午召開記者會表示,學校要選擇哪一天實施全校集合活動(如朝會),應循民主參與程序,與學生、教師、家長溝通,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實施。
記者會上,媒體追問朝會沒到會不會被記曠課,彭富源強調,所有「非學習節數」都不能列入出缺席紀錄,學校只能視情節,採取「適當且合乎比例原則」的輔導或管教措施。
「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在校作息時間規劃注意事項」第8條明確定義,教師可採用的管教措施包括口頭糾正、列入日常生活表現紀錄、通知監護權人協助處理、書面自省、靜坐反省。
彭富源表示,教育部將透過自我檢核表等方式,引導學校在8月1日前循校內民主程序,修訂校內學生在校作息相關規定;之後也會定期查核學校執行情形,請各縣市教育局督導。學生如果發現學校未依規定辦理,可直接向國教署署長信箱檢舉。(編輯:張芷瑄)11103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