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教授認學習歷程占分應達30% 作品6大指引出爐

2022/2/24 11:24(2/24 16: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4日電)台灣大學社會系今天舉辦「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成果發表會,問卷顯示超過5成的大學教授,認為學習歷程在甄選二階占分應達30%以上,團隊並彙整作品呈現的6大指引,供高中生參考。

配合108課綱,教育部在111學年度推動考招新制,其中一大變革就是在高中職推動「學習歷程檔案」,讓學生從高1開始紀錄學習軌跡(108學年度開始推動),減輕高3時準備升大學備審資料的負擔。

不少教育團體反映,學習歷程加重高中3年的學習負擔,且擔心到了緊要關頭時,大學教授根本不在乎或不會看。教育部委託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林國明等人,推動「作伙學: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陸續舉辦50場次的審查會議,今天在台北召開記者會說明成果。

研究團隊收集50場次共1123名參與者的回饋問卷,其中針對大學教授的問卷顯示,超過5成認為學習歷程檔案的占分比重應在30%以上,比大學招聯會公布的20%還要高出許多。

林國明表示,多數教授都認同,該系的評量尺規適用於審查學習歷程檔案,但因應111學年度的考招改革,也應有一些調整,包括讓更多系上教師瞭解高中學習成果的實作狀況;討論審查原則;提供指引,讓高中端知道該系期待看到哪些能力和特質。

研究團隊並整理出學習歷程作品呈現的6大指引,包括呈現素養能力(問題解決、學習態度、批判、邏輯等)、作品須有摘要、交代作品脈絡、凸顯個人獨特性、作品需要真實性等、作品要有重點且經整理後再上傳。

其中高中常見的作品類型中,林國明建議「學習單」、「課堂筆記」、「實驗紀錄」等若直接上傳,會略顯單薄,大學教授恐不曉得學生在做什麼,應該整理學習過程的收穫、心得等,加上摘要脈絡等,把原本學習單等當作附件。

至於「專題報告」、「小論文」等形式,林國明說,很多人都以為是教授的最愛,但其實會啟動教授看論文的習慣,「不用過於迷信小論文。」他仍建議把小論文當附件即可,須重新整理自己的學習脈絡,引用文獻要確實附上來源,並呈現作品的獨特性。

今天記者會上,台中市清水高中校長黃偉立表示,學習歷程產出的過程,需要有清楚的脈絡和結構,對高中素養導向教學的落實和課程設計有深遠影響。以前用分數檢核成果,現在則是重視「內化」學習過程。

大學招生專業化計畫主持人鄭雯表示,去年大學已累積上千場次與高中的交流,也有請教授入高中觀課,分享選才的重點,系統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是最常被提及的。她說「招生」是大學重要工作,如何與高中對接、找到合適的學生,也一直有在研究和檢討。

大學招聯會組長王友聖表示,過去大學審查學生的書面資料時,最怕碰到學生提供一堆作品,卻沒有任何說明,「重質不重量」是學習歷程呈現的關鍵。教育部高教司專門委員周弘偉表示,希望有更多大學教授瞭解108課綱的改變,也讓更多高中教師知道大學想要什麼,進而調整課程設計,形成良性的互動。(編輯:陳政偉)11102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