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3C育兒不行嗎?別苛責自己 關鍵是用法與態度【書摘】

2022/2/7 10:32(2024/1/30 18:2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越來越多家長意識到數位裝置對孩子的成長可能造成風險。(圖取自Pixabay圖庫)
越來越多家長意識到數位裝置對孩子的成長可能造成風險。(圖取自Pixabay圖庫)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你也常用手機、平板電腦播影片安撫孩子,偷得片刻喘息,卻又有點內疚,擔心自己不稱職嗎?擔任多年中學輔導老師,長期關注親子教養議題的諮商心理師陳志恆也曾有類似的掙扎,但現代父母已經無法脫離網路與3C工具,他鼓勵父母不必苛責自己,重要的是留意使用3C的方式,給孩子正面典範。

面對網路原生世代孩子,現代父母有許多無法向上一輩取經的新課題。什麼時候可以給孩子辦手機?怎麼避免孩子網路成癮?孩子老是說「我再玩一下就好」,卻遲遲停不了手怎麼辦?不小心看到孩子手機不妥的隱私內容時,該不該直接提醒?暢銷書《擁抱刺蝟孩子》作者陳志恆整理相關議題,出版《脫癮而出不迷惘》,提供專業建議。中央社取得授權與你分享:

3C育兒圖個方便 不行嗎?

女兒剛出生時,我和太太為了幫女兒找個保母,加入了臉書上的保母媒合社團。裡頭有新手爸媽要徵保母,也有保母要徵需要托育的幼兒。

我仔細看了在社團中,對理想保母羅列的條件或要求,除了有愛心、溫暖、細心、家中人口單純、無不良嗜好外,往往還加了一點:「禁止數位育兒」。換句話說,請保母多與孩子直接互動,別用3C產品安撫或陪伴孩子。

越來越多家長意識到數位裝置對孩子的成長可能造成的風險,開始認同避免3C育兒的觀念,例如,大人盡量不要為了圖個清閒,或者避免被打擾,而給孩子看手機影片或者玩手遊。

這本是立意良好,問題是,真能完全做到嗎?3C育兒,真的一點都不行嗎?

父母如何一邊手持數位產品 一邊陪伴孩子?

難就難在這個世代的父母,雖然不是數位原住民,但比起上一個世代,更為嫻熟數位產品,甚至在工作中就需要大量使用3C科技,回到家也常需要繼續連著網路,機不離身。

就算有意識地不把孩子託管給螢幕,但你也很難在陪伴孩子的時光中,完全不使用任何數位裝置。對許多人而言,比起出外上班工作,在家陪伴或照顧孩子,是相形枯燥乏味的。

而現在的家庭型態又是以小家庭為主,孩子的主要照顧者,通常又以母親居多。家裡沒有其他人,媽媽一天到晚被孩子給綁著,眼中只有這個孩子,缺乏與其他成人溝通互動的機會,更無法隨心所欲支配自己的時間,做點取悅自己的事情,每分每秒都是煎熬呀!

至少對我而言是如此。

有個手機在身,可能會讓你好過一點。在孩子專注地玩自己的遊戲時,趁機滑開手機,瀏覽一下臉書、IG,逛一下購物網站或追個劇,哪怕只是幾分鐘也好,都彌足珍貴。

天氣晴朗的假日,我喜歡帶著女兒到家附近的公園玩耍,設法消耗她的精力,晚上會睡得好一點。孩子在公園裡跑來跑去、盡情探索世界時,也就不會纏著我,讓我得以喘口氣,然後,我終於有機會拿起手機,慰勞一下自己—這是隱藏版的理由。於是,當我把女兒放上她最近最喜歡玩的鞦韆時,我邊推著鞦韆,邊滑著手機,站在她身後假裝很投入。事實上,我正在享受小小螢幕裡的精采體驗。這往往讓我感到自己還活得踏實,沒有與這世界脫節,也暫時隱藏了育兒的辛苦與乏味。

問題是,隨之而來的是罪惡感:每多滑一分鐘手機,罪惡感便多增加一分。你邊滑手機,心裡邊感到不安。你覺得自己沒有專注地陪伴孩子,對孩子不夠全心投入,他們可能因此感受不到足夠的愛與關注;你擔心與孩子的直接互動不夠,可能會影響他們的心智發展。就算你是為了工作聯繫的目的而使用手機,仍然會有罪惡感。

如果,你的孩子曾經搖搖晃晃地走近你,伸出小手把手機給撥開,端起你的臉龐時,你的感受會更深。

你與3C的關係連結 影響著孩子如何與3C互動

當孩子大一點時,你開始思考是否可以透過數位工具來教育孩子。就像過去的父母會讓孩子觀賞優質的兒童節目,現在你會透過手機、平板或電腦連上網路,訂閱適合孩子觀賞,又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或者下載互動式的教育類型APP。

《脫癮而出不迷惘》作者陳志恆。(圓神出版社提供)
《脫癮而出不迷惘》作者陳志恆。(圓神出版社提供)

現代這類媒體相當多,對孩子也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學齡前的孩子,最重要的任務是建立生活常規,學習一般的生活技能,如自己吃飯、刷牙、清潔、玩具歸位等,一直以來,兒童節目在這方面可說是功不可沒。如果你家有訂閱《巧連智》的話,你會感嘆:「爸媽說一百遍,比不上巧虎說一遍。」

當你受惠於數位產品為育兒帶來的效益時,內心的擔憂仍然不減。

「我會不會只是圖個方便,事實上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

「孩子整天吵著要看巧虎,以後會不會出現成癮的問題呢?」

如果你曾思考過這些問題,那麼,我相信你絕不會放任孩子無止境地盯著螢幕,而會為孩子設限,你也會慎選兒童節目或APP,並陪著孩子一起觀賞與使用,而非丟著孩子不管。光是這麼做,孩子未來受到網路或數位裝置毒害的風險,就會大幅降低。

所以,重點不是網路或數位媒體對孩子好不好,而是你如何善用數位科技,幫助孩子成長與發展,同時也能幫助孩子建立3C使用的規範。

一般而言,父母如何看待手機網路,會大大影響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數位科技使用者。當你視網路或手機為毒蛇猛獸,你會竭盡所能地禁止孩子接觸,或者過度監管孩子使用3C產品,這往往是親子關係爆發衝突的導火線。

孩子長大後,不敢在父母面前光明正大地使用網路,卻仍有能力在其他地方取得網路,瞞著父母瘋狂使用,因而衍生出更多難解問題。

這偷偷摸摸的舉動,就好像你也得背著孩子使用手機網路,否則會感到心虛與罪惡,因為擔心孩子會模仿你的不良行為。

另一方面,你若對3C網路抱持著完全開放與過度樂觀的態度,放任孩子長時間盯在螢幕前,毫不設限,也不與孩子一同參與或共享螢幕時光,因為自己也埋首虛擬世界中。那麼,孩子長大後被網癮糾纏的風險,便可能大幅提高。

大人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或許,我們需要先檢視自己對於3C網路的態度、想法是什麼?這份態度或想法,又會如何透過我們的教養策略,影響到孩子的3C使用行為。

當我們能光明磊落地在孩子面前使用數位產品時,孩子也不會認為上網是一件需要偷偷摸摸的事;當我們能夠有限度地使用網路,而不偏廢其他生活任務時,孩子也正在學習如何自我控制,上得去也下得來;當我們視數位科技為幫助學習或生產的工具,而不只是打發時間的娛樂玩具時,孩子也會透過網路積極拓展對世界的認識,為自己的人生創造更多的可能性;當我們視手機或網路為維繫親友情感的媒介,而不是填補空虛的取暖角落時,孩子也能學會善用科技與他人建立起深度的人際連結。

父母需要時時刻刻回應孩子的需求嗎?

前面提到數位時代父母共享的罪惡感:當一邊從事育兒工作,又一邊滑著手機時,似乎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本分。

前一陣子有個中國網路節目在兒童節時,訪問了幾個在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最希望父母為他們做的事情是什麼?好幾個孩子的回答都是:「希望爸媽抬頭多看看我,而不是一直低頭看手機。」

多麼讓人心疼的回答呀!這對許多父母而言無疑是當頭棒喝,也道出了孩子們的心聲—渴望被看見、被重視、被有品質地陪伴。

主流的教養文化對一個盡責父母的期待,是能時時刻刻回應孩子的需求。當孩子餓了,能夠及時餵哺;孩子尿布濕了,能及時更換;孩子冷了,能趕緊幫孩子添加衣物。不只如此,還要順應孩子發展上的內在需求,陪著他探索環境,回應他的情緒感受,甚至為了促進孩子的語言、智力與社會發展,更要常和孩子進行有來有往「乒乓球式」的對話。

換句話說,父母的職責不只是讓孩子能夠吃飽、穿暖、活下來,還得幫助孩子建立內在安全感,準備好探索環境,更肩負著刺激孩子心智發展的重責大任。而每一個與孩子相處的時刻,都可能影響他往後的人生。

忽略,常常是教養中的大忌。當孩子希望你在身旁時,你不在;當孩子渴望得到肯定時,你沒看見;當孩子需要安慰時,你冷漠以對。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經歷這種冰冷的對待,自然感到愛的匱乏,無法自我肯定,認為自己不是個重要的人,缺乏內在價值。換句話說,可以的話,父母盡可能時時刻刻地關注孩子、給予回應,不論是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問題是,若要做到百分之百地及時回應,那麼,父母就等於得把自己的需求完全丟掉才行—這樣的教養品質肯定不佳

而事實上,父母要工作、要休息,會累,也有自己的需求,不可能毫不保留地把心神全放在孩子身上。特別是,當孩子越來越大時,可以不必事事都以孩子為中心,甚至有時候需要讓孩子去面對來自父母無法及時回應的失望或挫敗。所以,如果基於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且確保孩子安全無虞的前提下,在陪伴孩子時,偶爾滑個手機,分心盯著螢幕,倒是無傷大雅。孩子不會因為這3、5分鐘沒被重視,就產生心理創傷。而你知道大多時候,你是專注地陪伴與回應孩子,只是需要稍微喘口氣。當個夠好的父母就好,而不是完美的父母

更何況,當你埋首那小框框而暫時忽略孩子時,孩子若有需要,自然會用各種方式提醒你,也許是哭泣、吶喊或搞破壞。你若能接收到訊息,趕緊放下手機,給予孩子適切的回應,孩子仍然能夠得到你的關注;但若孩子已用盡各種方式提醒你,你仍是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繼續悠遊在網路世界中,長久下來,肯定對孩子是種傷害。孩子更大一點,還會發展出種種問題行為,要你不得不關注。(書摘內容由圓神出版授權)1110207

(圓神出版社提供)
(圓神出版社提供)

書名:脫癮而出不迷網:寫給網路原生世代父母的教養書
作者:陳志恆
出版社:圓神
出版日期:2022/01/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