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視桃機 解開航廈屋頂秘密
(中央社記者吳睿騏桃園5日電)桃園國際機場除對許多國民來說是不陌生的出入境大廳、長廊及候機室,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維護處也揭開航廈屋頂神秘面紗。
維護處告訴中央社記者,較早興建的桃機第一航廈1979年落成,早年設計主體航廈及登機長廊都是傳統鋼筋混凝土結構,屋頂設計呈現建築東、西側較高,中間低「碗公」狀,主要是方便建築屋頂排水。
維護處說,因應空運需求增加,第一航廈2013年完成國家門戶擴建案,由主體建築向東西兩側延伸,增加鋼結構外擴玻璃帷幕,提供更多光照,除節能減碳與美觀,也創造更多應用空間,但除非從側面觀察,已很難發現屋頂原始設計為「碗公」狀。
維護處表示,第一航廈及A、B長廊屋頂結構形式為預力混凝土板,為減少建築由於颱風、地震或建物舊化可能產生的滲水等問題,桃機公司採用PVC耐候防水層結構防水,防水層上塗有防紫外線塗料,減緩老化可能性;至於外擴區玻璃帷幕採用矽膠填縫。
2000年落成的第二航廈,維護處說,第二航廈為平面式屋頂,為避免積水,主體屋頂採用超速硬化聚氨酯塗佈防水,C、D長廊屋頂採用PVC耐候防水層。
維護處表示,兩航廈屋頂除注意管線維護等,最重要是防水工作。維護處在兩航廈屋頂建立8條共188個點位的巡檢路線,透過RFID無線射頻辨識技術,維修人員只要攜帶平板電腦靠點連結,就可讀取點位檢查項目檢核表,供巡檢員確認。
「每天都有專人巡檢屋頂」維護處說,以2週為一循環,完成8條路線巡檢,透過反覆執行,將電子巡檢系統蒐集的大數據,每月分析執行率、妥善率及改善率,以維護建物壽命。另也定期巡檢玻璃帷幕矽膠填縫,在年限前更換,維護航廈防水功能。
至於興建中的第三航廈,根據桃機公司提供資料,目標打造「台灣門戶新意象」,長414公尺,寬242公尺的曲面波浪屋頂由兩道曲線和一道波浪組成,靈感來自台灣的山陵線與雲海。
維護處表示,將以8支高約19公尺、重達174噸巨柱,撐起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尺的波浪形屋頂。波浪形屋頂有助於集中屋頂雨水、快速導排到南北兩端排水系統,除美觀,也大幅降低屋頂積水機率。
維護處說,第三航廈南、北登機廊廳屋頂規劃設太陽能光電板,電力儲存後併入供電系統提供照明,另為避免建築吸收直射的太陽光線和熱能,造成空調負荷、能耗高、舒適度不良及眩光等影響,第三航廈也自屋頂設計延伸的懸挑遮陽,阻擋大部分直射光線,增進旅客舒適度與節能。(編輯:李明宗)11102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