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扮要角 凌波仙子保育現生機

2022/2/1 11:03(2/1 12:4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1日電)2014年被選為台南市鳥的水雉,族群數量在1990年代一度僅剩約50隻,經過多年來的復育與保育,2021年底調查數字突破2000隻,位於台南官田的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扮演重要角色。

水雉因體態優美,喜愛在有浮葉植物的濕地環境活動,有「凌波仙子」美名,早年台灣許多地區都有族群,但後來因土地開發導致棲地減少,最後主要集中在八掌溪與曾文溪間的菱角田活動與繁殖,因此也被農民暱稱為「菱角鳥」。

依台南市野鳥學會資料,在台灣所見的水雉英文名稱為Pheasant- tailed Jacana,字意為如同雉雞般擁有長尾羽的水雉科鳥類,又稱長尾水雉,是全世界8種水雉中唯一具有繁殖羽(夏羽)與非繁殖羽(冬羽)不同形態,尤其繁殖季時羽色亮麗。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1989年公告水雉為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族群數量一度剩下僅約50隻,直到19 90年代,台灣高速鐵路計劃路線穿過當時水雉重要棲息地葫蘆埤及德元埤,於是在開發單位、政府保育單位與民間保育團體合作下,規劃在官田區租用15公頃農地成立「水雉復育區」。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李文珍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水雉復育區於2000年正式設立後,由民間保育團體進行水雉棲地復育工作,開挖水池、引入嘉南大圳的水源、植入水生植物,營造適合水雉居住的浮葉性水生植物環境,到了2007年,水雉棲地及族群已較穩定,水雉復育區也改名為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希望擴大推動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

水雉在1997年被選為台南縣縣鳥,台南縣市合併升格後,於2014年正式成為台南市鳥,知名度愈來愈高,相關保育議題也更獲社會關注。

李文珍表示,藉著園區開放民眾參觀,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這群在濕地活動的美麗水鳥,並鼓勵社會大眾以簡單的方式,參與水雉保育環境行動。園區更是水雉們的庇護所,提供安全環境供棲息與繁殖,族群數量也逐漸增加,在2016年的水雉大調查時首次突破1000隻大關,來到1272隻。

她說,水雉數量突破1000隻大關後,原本預期在短期內可翻倍成長,但事實卻不是如此,而是直到2021年才正式超過2000隻,其中2018年、2020年甚至出現負成長,原因可能與園區外的棲地變化有關,園區能容納的數量有限,若園區外的整體環境對水雉不夠友善,那保育工作就面臨瓶頸。

李文珍表示,水雉保育工作不是只訴求保護單一物種,而是著重於整體生態環境對是否健康、安全,水雉只是指標性旗艦物種,對水雉友善的環境同樣對人類也是好的,需要有更多認同的力量一起推動。(編輯:孫承武)111020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