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泡溫泉飲食2大地雷別碰 心肌梗塞、中風風險增

2021/12/18 14:1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18日電)天氣冷颼颼,許多民眾趁著週末和親友聚餐、泡湯,國健署提醒,飯後最好等1.5至2小時再泡湯,泡湯前應避免吃麻辣的食物或飲酒,避免加重心臟負擔,增加心肌梗塞、中風風險。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天氣太冷的時候,不適合長時間泡溫泉,建議每次下水15分鐘就離開休息一下;由於泡溫泉會導致血管擴張,造成血壓下降,因此泡湯後不可太快起身,以免暈倒發生溺斃意外。

吳建遠說,泡湯期間可能因流汗等導致水分流失,因此泡湯前後都應補充水分,另應注意泡湯前避免吃麻辣的食物或飲酒,這些飲食會導致心跳加速,再泡進熱水中恐加重心臟負荷,增加心肌梗塞、中風風險,建議飯後至少1.5至2小時後再泡湯。

吳建遠提醒,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三高」患者,泡湯時應注意水溫不超過攝氏40度,而且千萬不能一下泡冷水,一下泡熱水,避免冷熱溫差大導致血管急速舒張、收縮,易引發心肌梗塞或缺血性中風。

她解釋,尤其糖尿病患者的感覺神經較差,對水溫靈敏度差,務必留意水溫,避免燙傷。

另外,吳建遠也建議,有三高、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泡湯時應攜帶健保卡與緊急用藥,且在親友陪同下一起泡湯,以免發生意外時沒人知道,錯失黃金治療時間。

吳建遠說,如果親友突然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症狀,尤其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症狀,可能是心臟病發作警訊;若出現臉部歪斜不對稱、單側手臂無力下垂或說話不清楚等症狀,則要當心是中風徵兆,務必立刻打119送醫。(編輯:陳政偉)11012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