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梁皆得追黑嘴端鳳頭燕鷗20年 紀錄片省思生態

2021/12/12 15:49(12/12 23:1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12日電)紀錄片導演梁皆得繼「老鷹想飛」後,推「尋找神話之鳥」紀錄片,藉黑嘴端鳳頭燕鷗的美麗與哀愁,讓觀眾省思海洋垃圾、漁業枯竭、棲地破壞議題,凸顯「今日鳥類、明日人類」。

住新北市的梁皆得是彰化縣人,從小喜歡親近與觀察鳥,國中時就加入台中鳥會,學習調查、記錄鳥類生態的方法。隨後擔任中央研究院鳥類生態博士劉小如的研究助理,一直扎根生態保育領域。

梁皆得拍過蘭嶼角鴞等許多鳥類紀錄片,歷年作品曾獲得金馬獎、金穗獎、金鐘獎,他於2015年推出的「老鷹想飛」紀錄片,揭露棲地破壞、老鷹遭農藥毒殺的悲劇,呈現鳥類、環境與人類相互共存的關係,引發社會關注農藥過量使用的議題。

梁皆得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這次推出「尋找神話之鳥」是記錄尋找被稱為「神話之鳥」的黑嘴端鳳頭燕鷗,20年來,歷經台灣本島、澎湖、馬祖、中國沿海、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耐心與毅力的跨國長征尋鳥過程。

梁皆得20年前意外在馬祖峭壁旁,紀錄黑嘴端鳳頭燕鷗的真面目,影片也從他的女兒梁彣瑄出生那年開始,展現他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精神,無論是曾遭嚴重過敏、歷經颱風侵襲棲地、或在國外拍攝過程受傷,在許多無人小島間遭遇大雨風浪,有時冒著跌入大海的危險,都從來沒放棄過。

全家總動員支持一起到國內外尋鳥,也是梁皆得拍攝紀錄片的動力,如今將攻讀台灣大學人類學系碩士的梁彣瑄,曾陪同父親在中國浙江參與國際繫放活動,一起記錄與收音;她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爸爸可以擁抱夢想,跨越不同國界並長期勇往直前,很少人可做到,令我佩服」。

除自然觀察作家劉克襄等人擔任影片顧問,梁皆得的妻子陳秀梅也列名攝影,她說,雖家庭經濟不寬裕仍全力支持丈夫,並將生活紀錄融入生態環境影片。當年,拍攝馬祖鳳頭燕鷗時,因膠卷底片調光機故障,意外發現60幾年前被認為絕種的黑嘴端鳳頭燕鷗。

這個美麗的錯誤,卻也展現「神話之鳥」的美麗與哀愁。梁皆得說,這部紀錄片主要想傳達燕鷗在海上面臨的生存問題,及海洋垃圾的環境議題,這些問題最後都會回到人類身上,「今日鳥類、明日人類」,上述議題都是人們必須設法解決的。

黑嘴端鳳頭燕鷗是成鳥體長近40公分、有鮮明的黑色鳳頭、黃喙的尖端部分好像沾到黑色墨水,一身淺灰白色羽毛,在1861年被人類命名以來,就鮮少見到其蹤影。牠們的數量從當初的8隻,到現在約100隻,台灣野生動物保育法列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目前在中國、菲律賓、泰國、印尼曾有被目擊的紀錄,透過影片揭開其神秘面紗,也有台大森林系博士後研究員洪崇航對生態環境的看法。馬祖每年繁殖期,約有10來隻成鳥在保護區的島礁上繁殖育雛,是目前國內最穩定的繁殖地。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尋找神話之鳥」將於17日上映,片中也揭露因塑膠垃圾卡住鳥嘴,而難以進食的燕鷗「小管」,及海岸充斥人造垃圾的驚悚畫面。梁皆得說,救援「小管」失敗,後來再也沒有追蹤到「小管」的蹤跡。

梁皆得受訪說,每年颱風侵襲繁殖地、人類撿鳥蛋、海洋垃圾汙染、魚類資源減少,自然與人為破壞,都讓黑嘴端鳳頭燕鷗等海洋鳥類,面臨更艱困的生存難題;也盼社會各界共同關心海洋垃圾、神話之鳥棲地、生態浩劫等維護生態永續的議題。(編輯:張銘坤)11012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