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呼應COP26協議 學者籲去除減碳補助拚轉型

2021/11/17 15:14(11/17 15:4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17日電)COP26協議中提到2030年希望較基準年減碳45%,學者認為台灣應趁此機會轉型,包含使用政策工具碳稅、去除節能減碳補貼等;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則認為台灣能以再生能源發展與國際對接。

於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日前落幕。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今天舉辦「COP26大會現場觀察&台灣淨零路徑剖析」記者會。

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表示,台灣20多年來對氣候變遷因應遲滯,現在要加速轉型;目前行政院的最新減排期程尚未公布,面對國際訂2030年較基準年(2005)減量45%的目標,除了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外,更要納入包括碳稅、能源稅等議題。

周桂田指出,能源稅或碳稅應訂日出條款,才能落實公正轉型的環境正義;他也提到,過去低水、電價、低勞工薪資等創造台灣經濟奇蹟,但現在反而變成台灣轉型的絆腳石,要有好的設計,讓淨零的社會經濟能夠跟上。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指出,科學界對於減碳路程較悲觀;台灣應該向英國學習,成立氣候變遷委員會,提供政府獨立專家的意見;過去台灣沒有完整評估氣候變遷的衝擊,不知台灣的環境脆弱度在哪、如何提出調適措施,因此需要有專責的研究體系。

許晃雄也認為,如果可以將2030年減碳45%入法的話最好,當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路徑調整,但做不到,要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難度就會提高。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指出,現在的溫管法、或是正在修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中,都提到「碳費收入用來補貼廠商減碳」,這部分應該去掉;他認為節能減碳補貼是造成現在高污染、高能源密集的主要原因。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蕭代基進一步說明,現在是淨零經濟、2050年之後則轉為固碳經濟,才能真的做到增溫限制在攝氏1.5度內的目標,未來經濟模式與現在完全不同,如果還是以高污染、高排放的經濟體,是沒辦法生存下去的。

今年實際出席COP26的洪申翰呼應經濟轉型的說法,他表示,其他國家都非常關注能源轉型,如離岸風電,因此轉型不是限制,也是台灣與其他國家對接的機會,如海洋能、地熱等,其他國家有技術,對台灣也有興趣,如何能與國際對接、或是發展自主的產業、能力,要趁此把握機會。(編輯:謝雅竹)11011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呼應COP26減少燃煤 學者籲台併行碳稅及排放交易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