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 街頭上【圖輯】
文、攝影:中央社記者張新偉
5月,倏然升高的COVID-19本土病例,迫使全台灣進入防疫三級警戒,以往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方式被按下了暫停鍵。
民眾外出時必須全程戴口罩,各級學校陸續停課改為線上教學,停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的社交或家庭聚會,商圈、夜市停業或縮短營業時間,餐廳停止內用,企業啟動居家辦公,大部分公共場域關閉。台北瞬間猶如空城,民眾自主減少不必要的移動,展現防疫決心。
這段期間,發生群聚感染的社區,在地方政府要求下,民眾需配合病毒篩檢,且不得任意離開圍堵區,力求快速掌握疫情、遏止擴散。陸軍第33化學兵群因應各縣市需求,四處執行消毒任務。
民眾宅在家防疫,網購需求大興,造成物流大塞車,業者每天都派出大批人力運送貨物。
為避免南來北往的移動造成防疫缺口,台北市萬大路第一果菜批發市場6月24日凌晨零時起執行專案,承銷商、貨運司機等必須出示快篩陰性文件,才能進場喊價、販售。
基隆崁仔頂魚市是北台灣重要海產交易市場,以愛一路為軸心,每天凌晨開始營業。為配合防疫,基隆市政府與自治會要求進入市場的人,都要戴起面罩,口罩,戴上手套,才進入魚市。
在疫情與畢業季雙重因素影響下,勞動市場大受影響。主計總處公布6月失業率為4.8%,創下2010年11月以來新高;就業人數月減9.7萬人,因經濟因素致一週工時未達35小時的低工時就業者也暴增至98.4萬人,顯見疫情帶來嚴重衝擊。
歷經2個多月的三級警戒,COVID-19疫情終見緩和,7月27日降回二級警戒,各界期待逐步解封,讓社會運作慢慢回到正軌,回到正常生活。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民眾不能鬆懈,繼續落實防疫新生活,注意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戴口罩等個人防護工作,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所,一起努力嚴守社區防線。(編輯:黃鈺嵐)110073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