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庶民經濟3 / 疫情餐使命必達 外送員守住庶民經濟脈動
COVID-19疫情5/19進入全國3級防疫後,改變民眾生活模式,尤其是庶民經濟。包括餐廳停止營業,以往熱鬧的魚市場,都自主性關閉。90歲的老藝人脫線為了不讓員工失業,餐廳能繼續經營,當起了網路職播主;魚商不忍漁民血本無歸,原本現場新鮮採購的漁貨,也開始宅配;冒著高風險,家有癌症患者的外送員持續連接著小餐館和民眾間的連結。庶民經濟在這波疫情下,尋找生命的出口。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3日電)烈日下,吳姓女外送員在樹下剛吃一口冰馬上又收起來,準備騎車離開。同業問「怎麼了」,她說「訂單來了,有空再吃」。
端午節連假過後,台東連續2天出現超過攝氏36度的全國最高溫,受到柏油路面的影響,戶外超過37度,外送員頂著熾熱的太陽,穿梭街道以最快的速度將餐點送到客戶手裡。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3級警戒後,禁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集會活動,並且採實聯制。
吳女說,疫情下許多餐廳和小吃店都選擇暫停營業,有些則繼續營業採取外送方式,店家不是為了賺錢,是考慮到員工的薪水,或是希望能打平開銷,甚至連釣蝦場都外送。
她說,同業私底下有將這些外送餐點稱「防疫餐」,外送員不僅暴露在染疫高風險中,且自己也是高風險者,因此,希望客人要有危機意識,許多客人取餐時未戴口罩,「明明知道有外送,還不戴口罩,只會講不好意思」。
吳女說,因為客人會對外送員考評,外送員擔心得罪了客人會被打負評,「但是如果客人是病患,事後再多的抱歉也無法挽救;再者,我們也是高風險者,客人為何危機意識這麼低」。
吳女說,今年3月她從德國回台灣,帶著15歲的兒子住在妹妹家,因家裡有小朋友是血癌,屬於染疫高風險者,因此她回到家就立即換衣服、消毒,衣物分開來洗。
上班時,她自己準備醫療型消毒水,每接觸一次客人,就消毒一次,嚴密的保護自己、保護家人,也保護客人。
陳姓外送員則表示,除了暴露在高風險中,因許多餐廳和小吃店都不能進入借廁所,因此只能憋尿找加油站,他曾從早上8時上班憋至晚上12時將近16個小時。
在疫情下,餐飲發生重大改變,外送員挑起了重任,冒著更高風險提供服務,連接著餐廳和民眾,讓最基層的庶民經濟繼續維持脈動。(編輯:黃世雅)110070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