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大數據查發票詐冒領 追回獎金倍增2年半1300萬

2021/6/20 10:02(6/20 10:2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佳蓉台北20日電)國稅局防堵詐、冒領發票獎金事件,過去每年平均追回金額約新台幣100萬至150萬元,近年升級採大數據偵辦,橫跨點線面打擊,使個人至集團犯罪全現蹤,近2年半已追回逾1300萬元獎金,追回獎金倍數成長。

每逢單月25日發票開獎,即使沒中千萬或百萬大獎,只要不摃龜,中個200元就是能讓一般民眾開心的小確幸;卻有人不惜花招百出,違法詐、冒領獎金,挑戰國稅局的公權力,硬逼財神爺來上門。

國稅局官員形容,過去偵辦詐、冒領獎金有點像是打地鼠遊戲,當看似獨立、無關聯的異常個案浮出,除單點打擊外,是否還能追得更深,找出地底下可能潛藏的地道網絡,突破有心人士分散人頭盜領、成立多家公司掩護等手段,真正堵住漏洞,對查核能力是不小考驗。

過去在兌領資料未數位化、資訊化狀態下,查核助力有限,官員指出,統計平均每年查獲追回的詐、冒領金額約100萬至150萬元左右。

為了在這場多年角力戰能夠勝出,配合2019年統一發票多元兌獎新制上路,兌領據點由郵局改為超商、銀行等多元管道,財政部決定同步將中獎清冊資訊化、數位化,與營業稅等資料庫串連,並同步設置異常警示、兌領通路通報、中獎發票即時核對、暫緩給獎等自動化防弊機制。

防弊機制是否見效,從近年追回詐、冒領金額或許可見成果,2019年國稅局追回獎金共351萬元,2020年531萬元,今年以來則已達490萬餘元,明顯比往年增加,並在破獲多起集團犯罪案件下,金額逐年上升;合計近2年半共追回逾1300萬元獎金,金額換算相當1個特別獎、1個特獎加上1個雲端發票百萬獎。

國稅局官員指出,關鍵在於有大數據資料庫助攻,偵查時很快能順藤摸瓜,從蛛絲馬跡連結出長年違規行為或是否為集團犯罪,一收網就像提起「一捾粽」,更能一網打盡。

舉例來說,過去發票詐領集團透過數十名甚至數百名人頭分散領獎,表現上看似正常,難以找出其中關聯,但現在透過系統自動監測、資料交查比對,很快能發現「幸運過頭」的異常領獎情形,跳出警示資訊。

搭配人工查緝,進一步釐清警示個案之間是否有關聯,例如中獎發票來源是否集中特定公司,若發現確有異常,也會啟動暫緩給獎機制,避免詐、冒領情形擴大。此外,也同步於超商、量販店及銀行等兌領通路端,建立通報機制。

2019年彰化檢調查獲1起虛設多家加水站開發票,詐領1500多萬發票獎金案,最初線索便來自眼尖店員通報,店員發現有固定幾人經常拿著小額中獎發票來領獎,獎金雖不高,但次數異常頻繁。國稅局接獲通報後追查,串連起開立發票的多家虛設加水站,才得以破獲這起兌領車手逾150人的大規模犯罪,獎金目前仍在陸續追回。

實務上,募集大量發票的社福團體,也經常成有心人士下手的對象,官員表示,去年就查獲一起連鎖速食店慈善基金會志工,10年間侵吞883萬發票獎金的大案,經過多年才終於揪出內賊;在大數據偵辦下,這類不法情事將越來越無所遁形,呼籲詐、冒領者收手。

每年發票獎金預算有限,遭詐、冒領金額越高,國庫支出增加,能增開獎項空間勢必就受限,也影響原先具有領獎資格者的權益,官員呼籲,詐、冒領即使機關算盡,最終還是會遭移送法辦,恐面臨刑事責任,不如誠實對獎,正直迎接發票小確幸。(編輯:楊凱翔)110062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110年3-4月發票中獎清冊揭曉 花1元買塑膠袋中百萬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