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認AZ疫苗血栓副作用 緩打與否專家看法兩極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8日電)歐盟藥品管理局認為血栓應列AZ疫苗罕見副作用。有專家認為,疫苗導致的血栓非同小可,應暫緩年輕族群施打;另有專家認為,基於東西方人種差異,台灣不見得要跟進緩打措施。
歐洲許多人接種牛津AZ的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後出現血栓事件,引發安全性疑慮。
歐盟藥品管理局(EMA)經討論後發出聲明指出,血栓應列為AZ疫苗「非常罕見」的副作用,但施打疫苗的益處仍大於風險;英國建議30歲以下族群改打他牌疫苗,南韓則暫定對60歲以下族群接種疫苗。
感染科權威、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今天接受記者電話聯訪時表示,過去血栓事件都被認為是疫苗的「不良事件」,代表還未證實因果關係;但如今EMA既然認定血栓是疫苗的「副作用」,等同證實了兩者間的因果關係。
黃立民說,根據目前已知訊息,血栓事件在歐美發生率約10萬分之1,各年齡層、性別也有差異,其中年輕者比年長者風險更高、女性風險又比男性高,但在東方人的發生率至今仍缺乏大規模統計。
黃立民指出,EMA雖認定血栓和疫苗有因果關係,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外界僅能推測年紀輕、女性族群因為免疫反應較強,導致血栓風險較高,加上AZ疫苗以猩猩的腺病毒作為載體,打到人體內也比較可能出現無法預測的後果。
對於外界認為,血栓本就好發於西方人,對於東方人威脅比較小。黃立民則說,AZ疫苗導致的是腦部深部靜脈的血栓,可能引起全身性凝血,和傳統血栓不一樣,也是首見的疫苗不良反應,可能在接種後10到14天才會出現、難以預測,建議指揮中心調整接種順序,讓高齡族群先打。
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有不同看法,他認為,EMA雖認為血栓是疫苗的罕見副作用,但並不建議停打,且東方人感染腺病毒的比例比西方人高許多,體內大多帶有腺病毒抗體,接種AZ疫苗後會中和掉一部份腺病毒,免疫反應自然也不如西方人嚴重,認為台灣不見得要跟進歐美的緩打措施。(編輯:陳政偉)11004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