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防波堤長滿紅色藻礁? 事實查核為錯誤訊息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5日電)網路謠傳台南學甲北門水泥防波堤長滿紅色藻礁。事實查核中心實地探訪並請專家確認後,表示其為「石蓴」與「崗氏莖刺藻」,不具鈣化能力,無法堆疊形成藻礁,認證為錯誤消息。
日前臉書流傳一則訊息,並搭配照片宣稱:「紅色藻礁好珍貴,珍貴到我在台南學甲,北門水泥防波堤上都是,別忘了學甲爐渣這件事被虧好久,怎麼藻礁這麼不識相,居然長得超給力,而且螃蟹一隻比一隻還大隻。要讓孩子不變成左膠,最快的辦法就是帶他們來看看在吵什麼碗糕」。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實際派員前往照片拍攝地點勘查,並請東海大學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副教授劉少倫協助確認。
劉少倫指出,照片中綠色藻類為「石蓴」,是一種膜狀綠藻,暗紅色的則為「崗氏莖刺藻」,為一種絲狀紅藻,兩者皆不是鈣化藻,無法建構礁體。
劉少倫向查核中心說明,網傳照片中的絲狀紅藻與綠藻石蓴,均為海濱潮間帶常見藻種,通常能忍受退潮後的乾燥,是許多小型無脊椎動物的棲地及可充當藻食動物的食物。
劉少倫說,這些藻類通常在春季生長最旺盛,隨著夏季水溫升高而死亡減少,因不具鈣化能力,無法建構在死亡後層層堆疊建構礁體,與形成藻礁的殼狀珊瑚藻不同。
劉少倫說明,海藻可分為3大類,分別是紅藻、綠藻與褐藻,所有的海藻中,約有5%的藻種屬於鈣化藻,會產生碳酸鈣並累積在藻體內,但並非所有鈣化藻都能建構礁體。
劉少倫表示,能夠建構礁體的藻類主要為紅藻中的「殼狀珊瑚藻」,因能夠生長平鋪在硬底質,故可在藻體死亡後,藉由層層堆疊而形成礁體。其它的鈣化藻並不具有平鋪的藻體,而是直立藻體,因此在藻體死亡後,其所累積的碳酸鈣受到海浪拍打,易破碎形成細砂,無法成礁。
事實查核中心經實地探訪與專家協助確認後,表示「台南北門水泥防波堤上都是紅色藻礁」為錯誤訊息。(編輯:張芷瑄)110030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