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最後的壹週刊 打破禁忌卻難敵時代

2020/2/26 14:44(2/26 15:2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26日電)壹週刊日前宣布將於29日停刊,這份為期19年的紙本雜誌今天發行最後一期。傳播學者受訪指出,壹週刊代表媒體打破禁忌,得以檢視公眾人物,收刊也象徵媒體走向數位經營模式。

壹週刊20日於網站發布聲明指出,因香港壹傳媒集團營運轉型需要,將於2月29日停刊,並提出3點規劃安排結束營運事宜,除強調保障員工權利,也表示將保留壹週刊品牌供搜尋,現訂戶可退費或轉訂「蘋果新聞網」。

壹週刊今天發行最後一期,官網也寫著「最後一期的壹週刊封面,是給讀者的一封情書,也是告別信。」

壹週刊寫到,「19年來,壹週刊出版很多新聞,有成功、有失敗,唯一不變的是,我們一直想做出最好的新聞故事來回報讀者。我們找了一些壹週刊的前同事,來爆壹週刊自己的料,讓大家了解壹週刊為什麼會變成壹週刊?19年,秘密當然不只19個,但願壹週刊不畏權勢、力求傳真的精神永存。」

壹週刊進入台灣已近19年,自2001年5月31日創刊後,八卦新聞與狗仔文化也隨之進入台灣,對媒體界有著重大影響。

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胡元輝表示,壹週刊剛發行時,對台灣媒體環境起了很大衝擊,影響有兩個層面:正面影響是過去台灣媒體,對於敏感議題或公眾人物,多選擇不太處理。

這種選擇,便與媒體主張的新聞價值不相符。事實上,媒體對於重要的公眾事務,應該本著事實查證的精神,壹週刊的確對於這樣的議題處理,六親不認。畢竟,媒體對民主政治推展有重要責任。

不過,壹週刊將公眾人物隱晦的個人生活公諸於世,也帶來負面作用。為了得到訊息,透過有爭議的手法取得新聞,如此商業化行逕,也對媒體生態產生負面影響。

他認為,如今壹週刊雖然停刊,但媒體仍然擔負檢視公眾議題的責任,不希望因壹週刊的停刊,減少媒體對公眾人物的監督,或是因對某些題材的忌諱,求知能力就因此削弱。

胡元輝表示,壹週刊有其重要的社會意義,代表商業模式巨大變化。作為商業媒體,壹週刊的經營模式無法持續。顯示過去透過紙本廣告收入營運的模式,無法在數位化時代走下去。隨著閱聽大眾行為改變,傳統媒體也走到轉折點,目前所有媒體隨著科技發展,生態體系也已出現要重新調整經營模式的時間點。

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賴鼎銘表示,壹週刊對於新聞事件的查證與調查,投入許多精力去挖出內容,就媒體扮演的監督角色,做到媒體深入的求證精神,對於公共安全或食品安全方面,的確提供許多事實檢驗。

賴鼎銘說,以腥羶色的角度作為題材來源,雖可以滿足庶民的好奇心需求,但以新聞倫理來說,也造成爭議。如今壹週刊的停刊,表示在網路媒體興盛下,調查與查證已成為許多網路媒體的共同目標。(編輯:屈享平)10902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