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神經繞道手術加鼻腔幹細胞 脊損治療露曙光

2019/9/19 14:15(9/19 14:2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9日電)脊椎損傷者可能透過神經繞道手術,重拾部分生理機能。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今天表示,未來若能搭配手術及鼻腔幹細胞培養促進神經細胞再生細胞,可望再創治療突破。

台北醫學大學與教育部及科技部全球事務與科學發展中心上午共同合辦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國際研討會,杜元坤在會中演講,分享神經繞道手術合併幹細胞治療,可能為脊椎癱瘓及中風偏癱者帶來一線曙光。

北醫校友杜元坤長年投入神經繞道手術研究,也創下許多國際先例,他演講後受訪表示,過去癱瘓的病人治療幾乎無望,如30年前,臂神經受傷治療成功率只有10%至15%,但他創了「杜式刀法」,以神經繞道方式重建,術後病人可靠肩膀聳動或呼吸來恢復原本的上肢功能。發展至今,臂神經叢治療已有8至9成的成功率。

杜元坤又將神經繞道用於脊髓損傷治療,他說,以前總認為脊椎就和豆腐一樣,一旦損傷就難再接回去,也無法有效治療。但針對高位頸椎受傷或四肢癱瘓病人進行神經移植,可以恢復肩膀、手肘、手指頭動作,患者可以吃飯刷牙洗臉,維持最基本的生活尊嚴。

針對中低位脊椎損傷癱瘓的病人,可進行顯微帶血管的神經移植,術後患者下半身可以活動,有些甚至可以自理大小便。

近年也有許多利用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癱瘓的研究,但因國際上沒有人使用帶有血管顯微神經移植手術的技術,重建的神經會缺血淍亡,加上使用幹細胞的盲點,成果不彰。

杜元坤解釋,不管是從骨盆、骨髓腔或脂肪細胞取得的間質幹細胞所培養出來的細胞,並不能真正變成神經細胞,反而很多細胞轉變成纖維母細胞,這些纖維母細胞會把神經再生之路擋住。

不過,杜元坤表示,近年研究觸及鼻腔幹細胞、exosome(外泌體)及小分子核糖核酸(miRNA)的正確使用,可望突破幹細胞治療脊損瓶頸。因鼻腔幹細胞可培植促進神經細胞再生的細胞,且生存率非常高,植入病人的脊椎裡面,這些幹細胞會變成類神經細胞,進而促進神經生長。

杜元坤說,exosome及其所產生的miRNA其實只有一些對神經再生有效,另一些反而有害。但他已在實驗室成功分離幾種對神經再生有效的exosome及miRNA。未來若能合併手術和幹細胞治療,對癱瘓治療帶來希望,但要真的在臨床應用,可能還有一段路要闖。

但是,杜元坤也說,脊椎癱瘓最好的治療時機,是在受傷後的3到6個月;且目前台灣因熟悉神經繞道手術的醫師寡,也是台灣脊髓受損治療的瓶頸。(編輯:方沛清)10809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