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蚵殼廢木刻印章 青年助偏鄉童育美學知能
2019/9/15 11:47(9/15 13:21 更新)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5日電)從事美術及平面設計的青年溫佩璇和屏東林邊國小合作,運用趣味化教材讓學童認識當地牡蠣養殖產業,並安排彩繪蚵殼風鈴、用蓮霧樹廢木雕刻印章等,協助偏鄉孩子培養美學知能。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為鼓勵青年結合自身專業技能,規劃服務學習方案,協助偏鄉教育發展,因此推動「青年鹿樂實踐家計畫」,入選團隊最高可獲新台幣10萬元實踐獎金。
原本在北部從事美術及平面設計的青年溫佩璇,因緣際會到屏東及高雄工作,對當地的人情味及多元傳統產業文化深深著迷,卻也發現台灣南北資源及數位資訊的落差,因此提出「漁村裡的美術課」企劃,獲青年鹿樂實踐家計畫實踐獎金。
參與合作的屏東林邊國小積極推動藝術教育,不定期於校內舉辦學生音樂會、學生美展、出版刊物等,但礙於師資及人力等因素,且因家長忙於工作,孩子們暑假大多只能待在家裡或學校。溫佩璇意識到課外陪伴的迫切性,於是和友人組隊,與林邊國小共同合作規劃美學教育課程。
美學課程教學內容結合地方傳統產業、時事議題及社區活動,除了介紹基礎色彩常識,更運用趣味化教材讓學童認識當地牡蠣養殖產業,另外安排彩繪蚵殼風鈴、彩繪石斑魚鑰匙圈、運用蓮霧樹廢木雕刻專屬印章、完成蚵殼及蓮霧木裝置藝術等,協助偏鄉孩子培養美學知能,激發想像力。
溫佩璇表示,將一個想法轉化為企劃,再將企劃具體實踐,是很特別的經驗,在和學童互動過程中,孩子往往能打破大人對顏色、圖案、美學等認知框架,創意無限的孩子讓大人處處驚喜,還能共同激發出不同創作,與其說是教導孩子,她認為用互相學習可能更為貼切。(編輯:李亨山)10809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