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障礙女性就醫困境多 有人生產差點喪命

2019/2/11 08:44(2/11 09:5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1日電)就醫環境不友善,有身障女性因無法上婦科檢查床,被醫師拒絕看診;聽障媽媽生產時因聽不到麻醉指令致麻醉失敗,產程陷入昏迷,差點命喪產台。

「3年前在婦產科診所做抹片,因我脊椎側彎、骨盆走位,鴨嘴一進陰道時我喊痛,醫生立刻說這樣沒辦法檢查,讓人很錯愕,從此再也不敢檢查」。

「想做乳房攝影,但檢查設備需要能站立10分鐘,且要貼近儀器。醫護人員沒有和我討論如何調整檢查過程,直接告知因為我身體功能的原因無法檢查」。

這些經驗述說,來自台灣障礙女性平權連線「身心障礙女性婦、產、乳房就醫經驗」調查。結果發現,就醫困境多,其中以缺乏無障礙、環境設備和友善支持最為嚴峻。

台灣障礙女性平權連線秘書長蔡亞庭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調查結果發現,有些障礙女性沒有婦科就醫經驗,原因是缺乏無障礙環境跟支持,如擔心無法配合檢查方式、無人協助沒辦法上檢查台、擔心醫護人員態度不佳。

至於曾有婦科等就醫經驗的女性,看診遇到的阻礙也很多元,包含檢查台太高、沒有移位設備、無法配合檢查器材或檢查方式、更衣間太小難以使用。甚至有障礙者遇到醫護人員未說明、討論檢查過程就直接以「身體功能」為由拒絕檢查;也有聽障者和醫護溝通吃力,無法完整了解檢查內容。

育有2子的林女士(化名)因聽障需要讀唇或筆談,她分享就醫經驗時說,以前產檢時醫生總是隔著口罩與她對話,她常聽不懂、無法正確吸收訊息,也曾拜託醫師拿下口罩,但醫師以不方便為由,請護理師代答,她想了解胎兒狀況卻總要二手傳播。

生產的狀況更是驚險,林女士說,生產前要背對麻醉師打無痛分娩,因產房人力不足,無人可以協助讀唇,她無法接收麻醉師指導口令而麻醉失敗,導致她在即將生產之際昏迷,母子都陷險境。

就醫治療、檢查本該是每個人應受保障的自由,政府也提供癌症篩檢等「福利」,但因缺乏無障礙環境與合適的檢查儀器,障礙者根本無法用。

有障礙女性分享:「衛生所年年通知我做乳房攝影,因為被告知無法上攝影車而轉介到附近醫學中心,卻一樣因為無法站立而無法檢查,深感遺憾。」也有受訪者說「乳攝巡迴車都有高階梯,爬都爬不上去,令人生氣,歧視我們,漠視我們的檢查權益」。

當障礙女性成為母親,他們帶小孩看醫生也成難題。脊髓損傷者方羚受訪時表示,診所多半沒有無障礙環境,門口常有階梯;有些診所雖設斜坡,但沒有考量坡度太斜,輪椅還是上不去。就算順利進到診所,診間的門太小,輪椅無法進入,只能麻煩醫護出來診間外幫忙看診。

方羚通常選擇到大醫院,雖然環境比較友善,但另一個問題又出現,許多行動較不方便的障礙者、老年人都到大醫院看診,無障礙停車格「僧多粥少」,往往一位難求,光是等車位就要花掉數十分鐘。

蔡亞庭因罹患罕病,24小時都要有人協助,就醫也需要家人陪同。她談到難忘的就醫經驗時說,媽媽陪著她看診,「醫生全程都不理我,只跟我媽媽說話」,連問診都只聽媽媽回答。蔡亞庭當場向醫生表明:「其實你可以問我本人」,但醫生仍持續只跟媽媽對話。

「障礙者在一些醫護人員眼中,好像沒有自主性,不是一個主體,而是一個附屬品,是總是需要被照顧的人」。蔡亞庭說,若習慣把障礙者看成「病人」,等於弱化了障礙者可自主表達的能力,醫病關係不對等也讓人感受不佳。

蔡亞庭說,「社會對障礙者的支持,破了太大的洞」,儘管障礙者權利有法律保障,但現實充滿困難。多數人談到「無障礙」時仍停留在「建築空間」的無障礙,沒意識到環境氛圍、設備和人的同理支持的不足,也是障礙者健康平權的絆腳石。希望政府正視相關問題,改善障礙者就醫環境。(編輯:陳清芳/黃于)10802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