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做自己 傾聽關心找回教養初衷
(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18日電)關注台灣親子教養課題女醫師李佳燕,透過書籍分享31年來的門診心得。她呼籲,現代父母應放下視成績為唯一評斷孩子的方式,找回教養孩子的初衷。
畢業於高雄醫學院的李佳燕,目前為傳家家庭醫學科診所的負責醫師,也是「還孩子做自己行動聯盟」發起人。長期關注台灣親子教養問題的她,於出版的新書「帶孩子到這世界的初衷─李佳燕醫師的親子門診」中,分享31年來觀察到台灣親子教養出現的問題及案例。
李佳燕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透露,在門診時會遇到許多從小就跟著爸媽一起來看病的孩子,他們長大後出現各種問題,父母也會回到診間向她諮詢;她因而觀察出台灣家庭中普遍的教養現況。
「沒有人教我們如何當父母,但若我們一直用過去舊傳統觀念去適應如今變動的社會,那只會更不知所措。」李佳燕認為,過去大人採用傳統教育模式,強調長幼有序的權威感,如今不一定會被自由民主環境下長大的小孩接受。
李佳燕說,自己在診間每天都被詢問「究竟孩子要怎麼教」,顯示現代父母聲稱看了許多教養書籍,仍然教不好,或讓親子關係更緊張。
現在幾乎都是雙薪家庭居多,爸媽工時長,大人能傾聽陪伴孩子的時間確實不多。李佳燕指出,「現代父母實在太忙也沒有時間,哪有時間坐下來慢慢了解小孩想什麼」。大人自己「太急了」,即使看了教養書也只能囫圇吞棗無法消化,或是不願花一點時間好好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她說:「重點在於,若是爸媽本質價值觀沒有改變,聽再多建議也沒用。」
李佳燕強調:「如果爸媽只想改變小孩,不想改變自己,想讓孩子從不聽話變成聽話,聽再多建議其實也沒有用。」父母一定要從基本觀念調整,先改變自己對小孩的期待,改變互動的權威態度,改變視成績為唯一的觀念,否則小孩不會變好,甚至可能變壞。
她說:「多數時候孩子選擇沉默,探究過程是父母只顧自己講或罵,沒有試圖想了解小孩真實的想法,究竟在想什麼?」就算孩子心裡有不以為然或是憤怒委屈,沒人傾聽,自然他們也不講了。父母應該盡其所能循循善誘,有耐心地花時間傾聽孩子真實的動機與想法。
除此之外,李佳燕補充,現在也有不少不缺錢的父母,寧願花更多的時間工作,賺更多的錢,也不願選擇和小孩相處。父母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選擇了賺錢,但小孩在校偏差、親子疏遠或孩子無法自立等問題,這些行為都透露了孩子需要大人傾聽關心的訊息,若長期漠視,最終也不會有好的結果。
31年來,李佳燕在診間看到許多靈魂受傷的孩子。那些為了獲得父母肯定,不斷逼迫自己到無法喘息的孩子,完全孤立無援,只能靠講髒話、抽菸才不會在學校被霸凌求自保的孩子。
她呼籲,父母應放下視考試成績為評斷孩子的唯一方式,希望父母能慢下來、蹲下身,傾聽孩子的想法,看見他們的獨特及潛能,孩子也才能看見自己的價值,有勇氣活出自己的姿態與樣貌。(編輯:吳佳穎/唐聲揚)10707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